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题库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在某次作战计划中指出本战区为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有利于全局之持久作战起见,务就现已形成之包围态势,(对敌)运用优势兵力断绝其联系该作战计划提出应是在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在某次作战计划中指出本战区为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有利于全局之持久作战起见,务就现已形成之包围态势,(对敌)运用优势兵力断绝其联系该作战计划提出应是在A.1937年B.1938年C.1939年D.1945年

更新:2025-02-04 03:07:48编辑:admin归类:题库人气:15

题目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在某次作战计划中指出“本战区为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有利于全局之持久作战起见,务就现已形成之包围态势,(对敌)运用优势兵力断绝其联系”。该作战计划提出应是在:

A. 1937年 B. 1938年 C. 1939年 D. 1945年

正确答案:B. 1938年

解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及其时间。题干材料描述的是某次作战计划的内容,其中提到了“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以及“现已形成之包围态势”,这暗示了该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初期,且与经济重心和首都南京有关。

选项A,193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第一年,此时国民主要在进行淞沪会战等防御性战役,尚未形成对敌人的包围态势,且主要目标是抵抗日军的进攻,而非“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断绝其联系”,故A项错误。

选项B,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为了保卫经济重心和首都南京,同时为了打破日军的进攻势头,确实有可能提出这样的作战计划。1938年的徐州会战后期,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了重大胜利,形成了对敌人的包围态势,与题干材料中的描述相符,故B项正确。

选项C,1939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的深入时期,此时国民的战略重点已经不再是保卫首都南京(此时南京已经沦陷),而是转向其他地区的抗日作战,故C项错误。

选项D,1945年是抗日战争的胜利之年,此时中国军队已经在对日作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再需要提出“保持经济重心,巩固首都”并“断绝其联系”的作战计划,故D项错误。

正确答案是B. 1938年。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高一地理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举重若轻的意思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