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考证看1949-1978年高考历史变革 cyedu.org
这是一张新中国成立前,国立中央大学新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证。新中国成立以前,各高校自主命题招生,没有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1949年当年仍沿袭这一办法。国立中央大学,是民国时期全国系科设置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大学,后衍生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所高校。
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民国38年)新生入学考试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院校招生制度也随之迅速发生变化。1950年,实行同一地区高校联合招生。1951年,公、私立大学实行以全国大行政区范围的统一招生。
华东区公立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1952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规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暑期统一招生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在准考证上可以看到,1952年高考在8月15日-17日3天举行,考试科目设国文、数学、化学、中外历史地理、物理、政治常识、生物、外语(俄语、英语),共8科,17日安排加试笔试和术科,考生必须参加所有8个科目的考试。
1952年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在准考证上可以看到“华东区”“中南区”字样,当时全国分为六大行政区,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各大行政区招生委员会组织考试、评卷。由于当年高中毕业生人数有限,1952年高考录取率很高,报考7.3万人,录取6.64万,录取比例91%。
全国高等学校1953年暑期统一招生(华东区)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此后直到1965年,基本沿用了这一模式。这一时期的高考,时间并不固定,1953年最晚,为8月20日-22日,后来逐渐提前,至1965年为7月10日-12日。
1963年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1966年以后,全国统一高考停止。1972年起,大学采取推荐入学制度,仅在1973年举行了一次由地、市命题的开卷文化考察,成绩作为参考。
1977年10月,国务院决定恢复高考。由于准备时间短暂,当年的高考在第四季度举行,由各省命题,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理工类考语文、政治、数学、理化等四科,文史类考语文、政治、数学、史地四科。
1977年高校统一招生准考证2张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1977年高校招生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通过准考证上的照片可以看到,1977年高考,考生年龄差距很大。据统计,当年报名人数多达1000余万人,其中最大的已经三十六、七岁,最小的只有十三、四岁。最终参加高考的考生有570多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高考是从1978年正式恢复的。1978年高考在7月20日-23日举行,理工类实行理化分卷,文史类史地分卷,都考五门课程,总分500分。1983年,英语纳入必考科目。此后高考科目历经多次变动 ,但语数外三科必考一直维持至今。
1978年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准考证
(图片来自江苏教育数字博物馆)
03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