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202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42题评析与原创训练 cyedu.org
作
者
小
传
张振广,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本文已刊载于《教学考试》杂志(高考历史)2023年第6期。
2023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是继往开来的一次国家高考考试,一是新课程标准下历史新课程改革全面展开,二是在国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颁行下国家考试制度改革深化的进行。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把立德树人放在了首位,全面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今后教学与考试有着重要引领的价值。
2023年的新课标卷每道试题都体现了良好的价值引领和教学引领,尤以第42题更为突出,下面以此题为例,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2023年新课标卷42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11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6分)
彰显二十大精神
注重历史核心价值观引领
试题材料一主要介绍了美国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干预拉美地区事务,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国家的进步与发展,遭到拉美地区的一致抵制。美国政府被迫调整政策,但无论如何调整,也改变不了美国霸权主义行径的实质,如材料所述的美国政府对古巴的抨击以及对委内瑞拉等国的内政干涉。试题材料二介绍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对外关系,特别是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切入,体现了中国对构建平等、和谐、共建、共享国际关系的努力。以上两则材料,能让学生感知到中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使学生体会到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的建设性作用,展现了作为当今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历史责任感和大国担当,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使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设问一要求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能够把握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美国周边外交政策调整的各种内外因素,内因、外因综合分析。这一设问,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灵活运用。
试题第二问要求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处理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原则,通过阅读材料二,直接进行概括能力的锻炼,在概括中让学生进一步提升了能力,也体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材料中“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的认识,使学生领悟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外交政策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外交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使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材料一 展示的是美国处处以干涉主义、霸权主义的政策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材料二 展示的是中国则处处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即建立自由、平等、和谐的国家关系,谋求建立命运共同体。两者比较,就展现出了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综合国力提升的背景下,走上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模式,和平发展,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外交相结合,谋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了现代化中国的大国外交风范与大国的责任担当,对学生的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引领学科教学
1.课标要求引领学科教学
2023年历史学科的42题的命制,比较具有依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施考的代表性,其注重全面性,并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在考查要求上与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业质量标准对接,促进教、学、考的有机衔接。此题涉及中国新时期外交的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选择性必修1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有表述;材料一涉及的美国外交政策在《中外历史纲要(下)》的“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中有所体现。
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课程标准在2023年7月最新修订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新时期外交的代表性词汇有“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其中“一带一路”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中出现了11处;在选择性必修1中出现了5次,在选择性必修2中出现了1次。“命运共同体”在《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出现了36次;在选择性必修1中出现了2次。关于美国的邻国外交的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下)》中详细介绍了“门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课详细介绍了美国对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破坏,“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一课用了一整段介绍美国对巴拿马和古巴的破坏、对拉丁美洲国家经济的控制。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对拉丁美洲国家的影响在选择性必修中也有一定数量的体现。所以42题精选与课程标准和教材关系密切的这些内容命题,实现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结合,体现了教、学、考的完美衔接。
2.鲜明体现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的引领
课程标准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概括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素养,意在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培育学生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的态度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历史观。新课标卷第42题通过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拉丁美洲外交政策与实践”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与东南亚地区的外交政策与实践”进行对比,鲜明展现了对历史时空观念的把握,考查学生在特定的时空之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试题的设问角度与要求突出了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注重培养学生对史料的综合运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宣称放弃‘门罗主义’的原因”;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影响,更突出了两国对周边国家外交政策的对比下,两国政府和人民格局对比和对世界影响的比较,彰显出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情怀,家国情怀油然而生,如“(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区别”。
彰显科学严谨精神的引领
突出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引领
一道严谨规范的历史试题蕴含着丰富的学科精神内涵,这一试题,从三个角度体现了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引领。
1.突出人才的创新意识与探究意识的培养
42题通过中、美分别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对周边国家外交政策的发展与比较,设计比较分析问题的设问,鼓励学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所在,分析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对比论证结果进行探索,凸显了历史学科思维的魅力。试题第一问,引导学生对美国周边外交政策变化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以及科学严谨的学科科学性的精神;第二问同样培养的是学生论从史出的严谨学科精神与方法;第三问引导学生对中美外交政策的内容、性质和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凸显历史学科学以致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学以致用,经世致用是历史学科的传统,历史学科试题的应用性意识和能力是学科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和要求,高考历史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对材料提供和所学知识展现的历史现象进行梳理,进一步进行论证和探讨,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对现实的问题追根溯源,探究历史的未来发展。42题围绕当今中美两国对周边国家外交政策设置情境,要求学生分析外交政策蕴含的国家意图。学生需要迁移所学的中美两国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国家发展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是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如干涉拉美各国内政,谋求一国私利;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则是在承担大国的历史责任,追求建设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真正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维护世界的长期和平与发展。
以上是笔者对今年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42题的简单分析,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下面是笔者原创的一道与本题内容与能力要求比较一致的一道主观题,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训练。
原创题训练
——摘编自鄂志寰《国际资本市场百年变迁及其发展趋势展望》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二者的根本区别。(9分)
刮开此处查看答案
作者:张振广,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一中学
来源:本文已刊发于2023年《教学考试》高考历史6。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540858691@qq.com
推荐阅读
历史 | 高考命题对学术热点的隐性介入
解题·历史 | 先秦史选择题分类及复习对策
复习·历史 |统编高中新教材一轮复习的有效路径
历史高考创新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教学·历史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历史单元学习进阶路径
历史 |让二轮复习更有效——学生自主命题复习法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