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破解山东高考2022年历史试卷第12题 cyedu.org
山东2022年高考历史卷选择中的第12题,是一道比较有争议的题目。这道题目是这样的:
18世纪的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以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理论来描写和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用理性来设计未来的国家体制,是非历史的和荒谬的……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通过市场、法律和道德三大基本要素来实现“文明和改善”的社会。这表明他们
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
B.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
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
我看到很多网上提供的答案是选C.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不过,一些资深的中学老师告诉我,他们觉得应该选择B。
那么,到底哪个是正确答案?B还是C?
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盲目相信网上所谓的高考试题答案。至少就这两年的山东高考历史试卷来说,网上答案大都是个别老师或辅导机构自己制定的,也就是民间的,并不是省里公布的官方答案。既然是民间的,就会有错误,就不一定与真正答案相符。
我觉得,如果你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分析能力,是不难解答这道题的。我先来分析,再说答案。
这道题的题干说,18世纪一些英国思想家认为,你如果知识面比较广,应该会马上想到题目考的是哪些人,哪个知识点。实际上,即使不说18世纪,我们也应该知道近代英国与欧洲大陆思想是有明显区别的。欧洲大陆盛行大政府、小社会思想,比较推崇国家力量,而英国自古以来,至少从13世纪开始,就想方设法限制王权、约束政府,到了17世纪光荣革命,更是把王权关到了笼子里。当然,不是一下子关进去的,是慢慢实现的。
英国的这种政治传统,到18世纪催生了一个思想流派,我们叫作苏格兰启蒙思想。其中的几个代表人物,比如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都是苏格兰人,所以叫作苏格兰启蒙思想。苏格兰很早就被英格兰政府了,所以叫英国启蒙思想家也可以。况且,这些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被另一个英国人大卫·李嘉图完全继承和发扬光大了。19世纪的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也就是严复整天钻研和宣扬的那位,也是在这个思想脉络中。
所以,看到18世纪和英国思想家,我们应该马上就想到,这道题考察的应该是苏格兰启蒙思想。这就要求我们了解苏格兰启蒙思想主张什么。
要理解苏格兰启蒙思想主张什么,又得先了解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什么,因为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是对着来的,或者说反着来的。这两个国家的启蒙思想,在时间上都差不太多,都在18世纪,但是精神气质很不一样。
法国启蒙思想家是从反思和反抗王权、教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靠什么反抗?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理性。所以,法国启蒙思想的核心精神,就是公开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理性,他们凭借理性去质疑王权和教会,去构建理想的国家形态和秩序。他们依据理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最值得追求的人类价值。在他们那里,理性是最高的价值,是反对王权、教权和贵族特权的精神武器。
但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就不同的。苏格兰原来是一个很穷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西欧最穷的地方。但是,自从搭上英帝国的快车后,苏格兰通过对外贸易迅速崛起,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经济和文化的升级改造。再加上英国早就和平完成了政治和宗教革命,苏格兰思想家不觉得应该像法国思想家主张的那样,用理性去追求理想的东西。他们也有理想,但是觉得应该按照社会自身特有的节奏自然进化,而不是人为、理性地设计一道政治图景,比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思想,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去实践。
他们觉得人的理性是有缺陷的,根本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你人为理性设计的道路,实际上可能恰恰是脱离实际,是最愚蠢的。反过来,社会自身有一种无形规律,或者有一种“看不见的手”在调解,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从捕猎阶段、畜牧阶段、农耕阶段,最后到达商业社会,是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如果说非得指出这个无形规律背后的具体支撑,那就是市场、道德和法律。一个国家,只要将这三个东西搭建好了,就能自然进化,人不需要另起炉灶,单独设计一套理想的图景。当然,反过来,政府也得遵循这套规律,服从这支“无形的手”,不要过度干预。你把法律维护好就行,市场和道德是天然存在的,不需要管。当然,后来制度经济学派指出来了,市场不是天然存在的,是国家创建的,我们在这里不讨论。
过去上百年,我们的革命是大体上跟着欧洲大陆走的,都强调理性和国家力量,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反思比较深入。很自然地,对强调循序渐进、字法秩序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就比较感兴趣。这几年,有点退潮了。
明白了苏格兰启蒙思想运动的以上主张,再来看这道选择题就比较容易选择了。A,否定理性的社会变革,它夸大了苏格兰思想家对理性的反思,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只是不认为理性是至高无上的,是有缺陷的,并不是完全否定,更不是完全反对社会变革;D,强调社会分工的主导性。亚当斯密确实强调分工,但是题干反映的并不是这一点,题干反映的是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理性和大政府的反思。
比较难以分辨的是B和C。C说倡导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乍一看有点沾边。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反对大政府,不就是主张发挥社会的自主性、人的主动性吗?题干不是也说“未来的社会,应该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市场交换活动之中”吗?确实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C选项说的不是人的主动性,而是人的主体性。
人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的主动性是说人主动地去做某个事,而不是被动地或者被强制地去做某个事,而人的主体性则是一个抽象哲学概念,指与客体相对的主体所具有的特性。客体是什么?就是人所处的这个世界。人的主体性就是说,人在面对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具有独立性、能动性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主动性从属于人的主体性。
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说,人是神的创造物,当然应该服从神创造的这个世界,所以你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也就是没有什么主体性。所以,人的主体性,是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来说的,或者说是后经院哲学时代的一种思想产物。这个意义上的人类主体性,与12题题干所说的是不搭嘎的,不是一回事。
综合分析下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