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历史答疑中考历史:04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三年中考材料题真题(2021-2023)

中考历史:04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三年中考材料题真题(2021-2023)

更新:2025-01-31 01:51:24编辑:admin归类:历史答疑人气:53


点击👇统编历史课堂👇关注我,加星标★


中考历史:04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三年中考材料题真题(2021-2023)

  • 初中历史全六册单元复习合集《课件+考点+经典题》

  •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微课》

  • 备考:初中历史《知识体系整合全能清单》

  •  一轮复习: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合集

  •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传统文化史

  • 中考历史:01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三年中考选择题真题(2021-2023)

  • 中考历史:02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 三年中考材料题真题(2021-2023)

  •   中考历史:03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下册) 三年中考选择题真题(2021-2023)




材料题部分

1.(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中国古代的经济】

材料一  宋室南渡以后,南宋政府不断功谕农民广种春差,或频下功种麦的诏今,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迁的北方人带看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渐新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患聪《咯论宋代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二  清胡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论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雄厚商业资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果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说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

——摘编自人民教有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商贸兴盛的影响。

【答案】(1)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南方教育水平的提升。

(2)特点:商业贸易发达,形成商业网和商帮。影响: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详解】(1)作用:根据材料一“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南宋,南迁的北方人带看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唐朝时期,南方的教育水平开始有明显的提升,科举录取人数上,南方渐新超过北方”联系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人口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南方教育水平的提升。

(2)特点:根据材料“清胡前期商业发达,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中心;同时,长论贸易和大宗贸易活动异常活跃,拥有堆厚商业责本的商帮,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联系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是商业贸易发达,形成商业网和商帮。影响:根据材料“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国通过陆,海两条对外贸易果道,引进了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等,而中国的说器、茶叶等也流行于亚、欧、非三洲”联系所学可知,商贸兴盛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2023·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节选)古代中国有众多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发明创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材料三: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配置水密隔舱和罗盘的宋代海船           宋代火器(模型)

材料四: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均摘自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项技术?发明人“他”是谁?

(3)联系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4)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举一例说明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答案】

(2)活字印刷术;毕昇

(3)①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或抑武崇文)政策。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③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④宋代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贸易繁荣)。

⑤民族政权的并立(军事战争的需要)。

(4)欧洲走向近代(开辟新航路或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英国经过内战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


【详解】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可知,这就是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毕昇。

(3)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因为,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它结束中原和南方分裂割据局面,社会相对安定,宋代经济的发展,民族政权的并立,这些均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可知,它使欧洲走向近代,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3.(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古今建筑的变迁】

材料一

——根据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房身部分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成为一副梁架,在梁架上,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在平面布置上,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这种建筑组群,在艺术效果上和欧洲建筑有着一些根本的区别。

——摘编自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

材料三  中国古建筑的精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从设计到施工,还是从总体布局到艺术装修都有特色,像古代建筑上的构造、装饰、装修、处理手法都有一些精彩之处古为今用,就是对这些建筑特点的运用。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

——摘编自张驭寰《中国古建筑知识一点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处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3)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保护与利用古建筑的策略。

【答案】(1)示例]建筑:故宫。信息:明朝建成;中轴线纵贯南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特点:木制结构为主;建有装饰与减少剪力的斗拱;组成庭院建筑组群。

(3)策略:学习古建筑,了解古建筑历史;将传统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政策引领,制定保护古建筑法律法规;资金保障,加强古建筑维护;加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详解】(1)建筑:故宫: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京故宫明朝建成;中轴线纵贯南北;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2)特点:由材料“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以木材结构为主要结构方法”可知,中国传统建筑以木制结构为主;由材料“中国建筑一般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组成,并环绕成一个个庭院”可知,中国传统建筑组成庭院建筑组群;由材料“建造富有装饰效果的斗拱,用来减少横梁与立柱交接点的剪力”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建有装饰与减少剪力的斗拱。

(3)策略:由材料“我们要学习古建筑,学习建筑历史,运用古建筑手法和艺术风格来做文章。”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要学习古建筑,了解古建筑历史;将传统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应用于现代建筑;政策引领,制定保护古建筑法律法规;资金保障,加强古建筑维护;加大宣传,增强保护意识。

4.(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节选)【民本思想与民生措施】

下列是某班学生围绕“如何解决民生问题”这一主题创作的剧本。

对话一  梁惠王问政于孟子

梁惠王:卿对治国有何良策?

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贼敛。

对话二  唐太宗与魏征议政

魏征:本朝立国初始,中原地区人烟断绝,陛下如何与民休息?

唐太宗:首先,从我做起,去奢节俭,轻徭薄赋;其次,不夺农时,不误农事,发展农业生产。

(1)根据对话一,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基本主张。指出对话二中唐太宗践行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措施。

【答案】(1)基本主张:仁政(或省刑罚,薄赋敛)。具体措施:①提倡节检;②轻徭薄赋(或减轻人民负担)③发展农业生产。(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基本主张:根据材料“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贼敛。”可知主张是仁政(或省刑罚,薄赋敛)。具体措施:根据材料“首先,从我做起,去奢节俭,轻徭薄赋;其次,不夺农时,不误农事,发展农业生产。”可知措施是①提倡节检;②轻徭薄赋(或减轻人民负担)③发展农业生产。(答出两点即可)

5.(2022·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大一统”与古代政治】

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积极作用。

【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融洽。

(2)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


【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一中:“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表明“大一统”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且皇权至高无上;材料中,秦朝的郡县制,表明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的统一;唐朝,元朝,清朝对于边疆地区的治理,表明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族不断融合。

(2)积极作用:根据材料“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表明人民生活安定;“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表明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表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

6.(2022·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祖国统一与香港回归】

(1)请将下面的历史事物填在对应的横线上。(填字母)。历史事物: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郡县制  C.澎湖巡检司

①这一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____。

②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____。

③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

材料  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2)材料反映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哪一项重要制度?“香港回归洗雪百年国耻。”这里的“百年国耻”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

【答案】(1)①B②C③A

(2)制度:一国两制。条约:《南京条约》。


【详解】(1)①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B.郡县制 。

②据所学可知,(澎湖巡检司)的设立,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澎湖巡检司。

③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A.郑成功收复台湾 。

(2)制度:据材料“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可知,香港回归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这是“一国两制”。

条约: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百年国耻”开始。

7.(2022·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节选)活动探究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下面是某班同学以“民族交融”为主题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请你参与完成。

活动三:【多元一体——巩固发展】

材料四:

对新疆地区

对西藏地区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A ______ 。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元朝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清朝

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B ______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完成表格,在A、B两处填上适当内容。根据表格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至少答出两种)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主题活动的探究,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答案】

(3)文成公主;驻藏大臣;方式:与少数民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4)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详解】

(3)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文成公主;清朝前期,雍正年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根据表格中“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清朝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可知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有:设置管理机构、与少数民族和亲、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

(4)综合上述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主流之一,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8.(2022·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节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答案】

(2)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详解】(1)思想家: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春秋时期的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与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的借鉴意义是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得出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9.(2021·湖北荆门·统考中考真题·节选)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二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中国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它任何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清道光年间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它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京剧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后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后被誉为“国剧”。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元时期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分别是什么,并列举其相应的代表人物。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的特点。

【答案】

(2)唐:诗歌,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代表人物: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元:曲(杂剧),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代表人物必须举两人才能得分)

(3)特点: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角色分为生、旦、 净、丑四行;唱、念、做、打相结合。

【详解】

(2)根据所学写出唐、宋、元时期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并列举其相应的代表人物。如唐朝文学方面最高成就是诗歌,代表人物可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选取;宋朝的最高成就是宋词,代表人物可从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导等回答;元朝最高成就是曲,代表人物: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任选两个即可。

(3)特点:根据材料三“它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剧’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可从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角色分为生、旦、 净、丑四行;唱、念、做、打相结合等方面归纳京剧的特点。

10.(2021·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材料解析题

经济是人类.切活动的基础,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

——唐太宗

(4)根据材料五,说出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或理念。

【答案】

(4)民本思想。

【详解】

(4)依据材料五“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民本思想。

11.(2021·湖北随州·统考中考真题·节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中国”管理追踪】

材料二

【“中国”情怀定型】

材料三:“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梁启超《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到秦朝才有“中国"这个具体概念?

(2)根据材料二判断图一中A和图二中B分别代表什么朝代。AB两个朝代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分别在a、b两地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2)A是元朝;B是清朝;a设置的是澎湖巡检司;b设置的是伊犁将军。

(3)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等。

【详解】(2)宣政院是元朝时期管理西藏地区事务机构。因此A是元朝;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置管理西藏地区机构,故B是清朝;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在台湾地区社会澎湖巡检司管理;清朝在新疆地区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理。

(3)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所学从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等回答。

12.(2021·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节选)【疆域管理国家统一】

图1

(2)图2中内地有18个行省,该行省制度源于哪个朝代?

(3)图2中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有5个将军辖区和2个办事大臣辖区及内蒙古诸盟旗。根据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1个将军辖区和1个办事大臣辖区:根据图2指出台湾隶属于哪个省?

【答案】

(2)元代。

(3)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福建省。

【详解】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起源于元代。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为管辖新疆设立伊犁将军,设置驻藏大臣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清王朝在收复台湾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管辖。



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购买公众号里的资源,

可加苏子老师的微信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考历史丨知识提纲+思维导图 【2024年中考备考】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