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历史答疑2024年陕西省中考历史回顾,2025年备考建议

2024年陕西省中考历史回顾,2025年备考建议

更新:2025-01-31 02:37:57编辑:admin归类:历史答疑人气:189

2024年陕西省中考历史回顾,2025年备考建议

2024年陕西省中考历史回顾,2025年备考建议

2.命题依据

依据2022版《义务段课程标准》, 即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体现标准中所弘扬的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从学生应掌握的主干知识、关键能力和历史素养等方面进行命制,试题着眼于 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的考查。

         依据“双减”政策对初中学考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学生学习途径的考查要优先于对具体知识的考查。试题将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改革,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减轻学生死记硬背的负担。

三、明确中考到底“怎么考”

近两年(2023、2024)的考题,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也越来越多样化,材料的来源与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  如文字、数据图表、图片、漫画、标语口号、时间轴等等。最值得注意的有两点,其一是史料的选取在增加,  大有“无史料,不出题”的现象,史料的增加,一方面意味着距离核心素养的要求更进一层,另一方面也自然   提升了试题的难度,使平时习惯于背诵但较少思考与阅读的考生更难得分。其二,地图的考查达到每卷必有,且几乎连题目的样式都是相差无几的,这固然体现出命题者对这类题型的驾轻就熟与对考生空间概念考查的偏好。

  陕西中考历史试题不回避热点,去年中考试题依然延续了这一特点,第19题以“美国的东亚政策”为主题探究,内容上中外混编,突出中国与世界的比较和联系,关注中美关系,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考查学生合理把握历史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的学科能力。第19题第4小题以美国实施对华“再平衡战略”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及你认为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关头应如何发展中美关系?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使历史事件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现实,把历史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中外历史比较与联系培养学生历史的整体观,同时在解答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试题的这一特点提示我们教学过程中课外知识要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关注国内外热点和生活实际,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解析题注重对材料的解读并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历史核心素养在这一题型中有明显体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渗透、运用历史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教学;同时,由于是主题式探究题,材料和问题设置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所以答题也不能脱离主题,要围绕主题进行思考。

去年历史试题注重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的图片材料大多数来自于教材,如填空题中的《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18题中中共一大召开会址、第19题《五四运动》油画等,通过课本素材引入,考查重点核心知识,如19题第1小题,考查“山东问题”的由来,概括美国提议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原因和会议的影响,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偏、难、怪题,整体难度与之前相比略有下降。

问答题共有16.17两道试题,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按16题计分,共7分。一般是一题三问,除考查基础知识之外,还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两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16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王朝的创新制度;17题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灭亡王朝的亡国政策,其中第一问是统编教材的新增内容。该题型与2020年稍有革新,就是一道题不单纯考政治史或经济史等专题史,而是在同一题里既有经济也有政治,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

      本题两道试题皆为教材基础知识,学生得分率不高主要对知识掌握不扎实,理解不到位,还处于机械记忆阶段。选做题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势选择答题,提高了学生答题的得分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过程,学会理解的记忆知识。同时,由于问答题往往考查两个有一定关系的王朝的历史,可能涉及政治史、经济史也可能考查民族、对外关系史、思想文化史等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还要注重进行联系教学或专题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不断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第19题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融于一题,彰显了鲜明的素养立意。如19题第2小题“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亚太地区同盟体系的新调整,并分析调整的原因”、第3小题“依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在韩国驻军的原因”,这两小题都可以在所给材料中找到答案,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要求读懂,还要能组织语言进行表述,渗透了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的培养。19题第3小题对“抗美援朝精神”内涵的考查,弘扬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舍家为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试题的这一特点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复习课中要精准精细教学,立足新课标要求,重点讲核心主干知识,具体知识教学中要重视时空线索结果,重视知识的记忆和概念理解,提高学生逻辑推理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教材三级阅读


第一级:阅读“章(主题)”“节”“目”,构建内化的知识

1.阅读目录。形成章(主题)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并揭示章(主题)之间关系

2.以章(主题)为单位阅读“节”,实现两个“建立”。建立“节”与“章(主题)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3.阅读“目”,实现“两个理清”。理清“目”与“节”的关系,“目”与“目”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讲:一、课如果是一个事件,各目之间可能是事件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如果是一种制度,各目之间可能是“制度的初创、发展、完善、顶峰和消失”:也有可能子目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核心主题(概念)。


第二级:  阅读“段”“句”“词”达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每段的角度化内含;二是明确该段与子目的逻辑关系;三是明确、理解、记忆关键句和核心词(时间、地点、天名、概念),这些句和词往往是题眼


第三级:阅读课本“辅助材料”:拓展视野,突破重难点

1、阅读课本中引用的文字材料。知识链接、资料卡片和学习 思考(思考问题可 进行探究)2、读历史图片。图片在课文中的从属地位决定了它应配合正文同步阅读。关注:①明确与课本库个知识点有联系:②获取图片的显性信息和隐性知识:③尝试着把放置图片的用意转化成文字语言。

6、把握教学节奏,安排好教学、复习读背

在初三紧张的新课教学阶段,教学节奏要控制好。该推进新课时,就要雷厉风行往前赶课,只要备课充分,老师对历史的解释准确到位,学生接受就没问题。

        之前尝试过隔段时间就停下来,安排学生复习读背。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也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不到考前,学生一般很难重视历史学科的读背。当然我们也要要求学生在课下及时读背当日所学,所以可以通过过关默写条、抽查背诵进行督促,总复习时,每天安排一点任务让学生背诵,并做好检查。

        课讲完了,再留足时间,集中安排读背,效果会更好。(背诵月)

热点专题

专题一:世界文明,互鉴互融

热点链接: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北京冬奥会仪式火种台以“承天载物”为设计理念,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青铜礼器——尊,造型风格与火炬、火种灯和谐一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就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古代文明互鉴互融

(1)两汉:丝绸之路。

(2)唐朝: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3)明朝:郑和下西洋。

  2.近代文明互鉴互融

(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新文化运动;(5)明治维新。

专题二:以民为本,强国之基

热点链接:习近平总书记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措施

(1)孔子、孟子“仁”的思想;(2)“文景之治”;(3)“贞观之治”; (4)“开元盛世”。

2.民主革命时期的农业政策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1)土地改革;(2) 三大改造;(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世界各国民生思想和改革

(1)中国改革开放;(2)列宁新经济政策;(3)罗斯福新政。

专题三:国际争端,和平解决

热点链接:  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结束了300多年和俄罗斯的结盟历史,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苏联解体后,北约不断加速东扩(向欧洲东北扩展,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2019年之后,乌克兰不断推进加入北约的进程,这进一步激化了北约、乌克兰与俄罗斯的矛盾。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升级。之后,在联合国及白俄罗斯等部分国家的斡旋调解下,俄罗斯与乌克兰在白俄罗斯就乌克兰加入北约及俄乌冲突等问题进行和谈。截至2024年10月,冲突仍在继续。

1.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次世界大战。 

2.美苏争霸

冷战

3.国际格局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两极格局;(3)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4.国际组织

(1)联合国;(2)北约;(3)华约。

5.战争启示

(1)热爱和平,反对战争;(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4)战争没有赢家,要通过谈判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2024年中考历史时政热点选择题(61题)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