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考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必考专题: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6.内容:(1)以“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以“求富”开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7.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8.结果:失败。失败标志:甲午日本侵华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9.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未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10.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1.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启事件。
3.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4.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时务报》国闻报))形成政治团体;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一高湖;戊戌政变一失败。5.改革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9、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10.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地影响。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近代化政治领域开启性事件。
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经过: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民报》一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高潮)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元年),定都南京。6.评价:(1)功绩: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思想方面: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经济方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辛亥革命后,发生很大变化,如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2)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5.内容:(1)前期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进行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宣传资产阶级进步思想)(2)后期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①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③局果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从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
答: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饱受外国侵略;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不重视科技发明;中国资金匮乏,积贫积弱,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
★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答: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游学经历(西学传播、文化背景)。
★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答: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
意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
答: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
答: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
★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
答:科学、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
答: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要传承并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家有好学生初中版”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