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晋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初中复习资料”关注我
01、【暑假预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暑假预习知识点总结
02、【暑假预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暑假预习知识点总结
04、2023年中考英语总复习阅读理解四大题型解题技巧
05、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作文押题预测五篇
06、2023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材料题押题预测—一带一路考点总结
07、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12个常考实验知识点总结
4.我国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优势:为发展多种农业和经济提供有利条件。
5.地形可以分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类型。
6.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众多,冰川广布,宽谷和湖泊镶嵌其中)、内蒙古高原(地表坦荡开阔,起伏和缓)、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梁峁众多)和云贵高原。
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8.山区的优势: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生长着茂密的森林,有着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是祖国建设不可缺少的财富。
山区的劣势:地表崎岖,交通不便,增加山区开发和利用的难度,地质灾害较多,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
2.2 复杂多样的气候
1.冬季时,南方和北方温差大;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我国可以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热带(一年三熟)。
3.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4.西北地区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小,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灌溉。东北地区夏季多雨,冬季降水不足。华北地区夏秋两季多雨、春季干旱。
5.我国西南部山地迎着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润气流,是我国大陆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东南部濒临海洋,从海洋上吹来的湿润气流带来丰沛降水,年降水量变率小,季节变化小,是我国的多雨地区。
6.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沿海和南方的降水季节变化小于内陆和北方。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水分的收入量大于支出量,空气湿润,不然则相反。全国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
7.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8.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C等温线)一致。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体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我国气候的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东部是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为高原和高山气候。
10.在季风区内,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西北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农作物高产的必要条件。
2.3 众多的河流
1.在东南部的外流区,河流多而长,汛期时流量大。西北内陆和藏北高原地区多内流河,河流少而短,多为时令性河流。
2.我国唯一进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密度最大的平原湖泊聚集区。
4.外流河流量大,汛期由北向南变长,含沙量少,内流河则相反。
5.北方河流流量较小,开始晚,结束早,汛期短,有结冰期,南方河流则相反。
6.京杭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7.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它流经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注入东海。长江北岸的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的主要支流有乌江、沅江、赣江、湘江。
源头 河谷宽浅,水流较缓。
上游(源头—宜昌) 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宜昌—湖口) 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水流平缓,湖泊星罗棋布
下游(湖口—入海口) 地势低平,江阔水深
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运输动脉;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工业和城市集中,运输需求量较大;长江干流水量大,和京杭运河的众多支流相通,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长江水量大,无结冰期。
8.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注入渤海。
上游(源头—河口镇) 河水清澈,多峡谷
中游(河口镇—旧孟津) 泥沙含量多
下游(旧孟津—入海口) 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9.黄河的贡献:① 上中游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② 提供丰富水资源,供人们饮用、灌溉农田
③ 塑造肥沃的冲积平原
10.地上河的形成:中游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再加上地势低平,下游流速减慢,使泥沙淤积河床,形成地上河。
11.在黄河上游梯级开发的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穿行于高山峡谷中,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水量占黄河总水量的70%,泥沙含量少。
中游地区保持水土原因:流经黄土高原,土质松软,一遇暴雨,泥沙随雨水汇入黄河,再加上黄土高原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泥沙大量流入下游,形成地上河。
第三章 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七年级上册 | 八年级上册 | 九年级上册 |
七年级下册 | 八年级下册 | 九年级下册 |
中考/会考 | 资料群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初中复习资料】公众号
每天都会更新优质的学习资料,帮助你提升学习效率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资料大全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