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归纳】高考地理等值线知识点及答题技巧,等值线地图的判读及综合应用
等值线是指数值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值线图则是在地图上利用一组等值线显示地理现象的地面和空间的连续分布,及其均匀渐变的现象。
等值线的共同特征特点:
①同线等值;
②同图等距,即相邻两条等值线的值相等或数值差相等;
③同一图中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陡崖除外);
④等值线一般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⑤等值线越密集,表明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大,越稀疏表明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较小;
⑥等值线平直表明该区域与相邻的区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少,等值线弯曲表明影响该项地理事物的因素较多。
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
1.读图名,读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线图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
——等值线的疏密代表数值的变化幅度大小;
3.读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递变规律、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4.等值线走向可以判断主要影响因素
——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来判读并解释成因;
5.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只能相同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离;
6.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用“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来判别
等高线图的判读
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指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1. 数值大小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数,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数。
2. 疏密程度
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综合比较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3. 形状特征
①判断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
②判断地表形态;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反之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岭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等高线交汇处——陡崖。
③判断坡向: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的短线;向阳坡——坡向朝向低纬;背阴坡——坡向朝向高纬;迎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上升;背风坡——暖湿气流沿坡面下沉。
1. 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和分布特征判断地形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的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等高线中心数值小,四周数值大的盆地。
2. 判断地形局部部位名称
等高线闭合并且中心明显高于四周的为山顶,两个山顶之间部位为鞍部,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位为山谷(下左图),等高线向低处弯曲的部位为山脊(下右图),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3.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读坡度大小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
4. 定量计算
(1)比较几个点的坡度大小,若这几个点不在同一幅图上,可根据公式计算坡度: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2)陡崖高度计算方法:
(注:△H为陡崖高度,x为落在陡崖上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等温线图的判读
在气象气候专用图上,把温度相等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称为等温线图。等温线图上,同一条等温线气温相等,不同数值的等温线不能相交。
1. 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北半球数值自北向南递增,南半球数值自南向北递增。
2. 判断南北半球或海陆
根据等温线温度变化,温度向北递减(增)为北(南)半球;向南递减(增)为南(北)半球。
3. 疏密
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水平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水平差异小。
4. 弯曲
向高纬凸出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向低纬凸出处,则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高高低低”原则)。等温线平直,则下垫面性质比较单一。
5. 判断某地所处时间(季节或月份)
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反。南半球,1月份(夏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高纬)凸,海洋上向北(低纬)凸。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
6. 判断洋流的流向及寒暖流
在海洋上分布的等温线突然有规律地向同一方向弯曲,则一定有洋流通过,等温线的凸出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凸出即为暖流(或从温度较高的海拔流向温度较低海域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7. 根据等温线的分布情况,计算某地海拔高度
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变化系数为6℃/1000米。
8. 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受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显著。夏季越往内陆,气温越高;冬季相反。
③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
1. 判断等温线的分布规律
(1)根据等温线数值递变规律判断所处的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1月还是7月,气温的分布都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根据气温值南北方向递变规律,可以判断该地区属哪个半球。例如,如果一个区域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就是在北半球,如果自北向南递减就是在南半球,也可能出现中间气温高,往南北方向都递减的现象,那这个地区就处在赤道附近。
(2)根据等温线疏密情况判断气温差异
在同一幅图上,等温线密集表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表示气温差异小。例如,从我国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看出我国1月份等温线比7月份密集,因此可以判断出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差异比7月份大。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 判断等温线的弯曲规律
(1)由海陆分布引起的等温线弯曲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同纬度地区,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因此造成了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发生弯曲的现象。关于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相反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简称“高高低低”)。反过来,也成立,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同一纬度,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高,相反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的地方气温低。
根据这一规律可以由等温线的弯曲规律判断某地所处的季节与海陆分布状况。例如,从下面左图中首先判断是在北半球,由于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因此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所以此时为冬季。若右图表示夏季等温线分布图,则可以判断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2)由其他因素引起的等温线弯曲
除了海陆分布的影响外,造成等温线弯曲的原因,也可能是洋流或陆地地势高低。暖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寒流经过的地方导致气温比同纬度海区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在陆地上由于地势高低起伏,同纬度地表附近气温不同,在造成等温线弯曲。地势高的地方,气温低,等温线就向低纬度弯曲,如高山、高原;地势低的地方,气温高,等温线就向高纬度弯曲,如盆地。
等压线图的判读
1. 判断气压系统
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低压中心(气旋);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高压中心(反气旋);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高压脊;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低压槽等。
2. 判断风力大小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等压线密集处,单位距离气压差异大,气压梯度力大,则风力大;稀疏处,气压梯度力小,则风力小。
3. 判断任意点风向
根据气压高低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向风。
4. 判断天气状况
低压、低压槽控制时,多阴雨天气;高压、高压脊控制时,多晴朗天气;冷锋雨区在锋后,暖锋雨区在锋前。由低纬海面吹向高纬陆地的风,多为温暖湿润。由高纬内陆吹向低纬地区的风,多为寒冷干燥。
5. 判读锋面气旋
①确定锋面位置(低压槽处),锋线与槽线重合;②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③确定锋面性质以及移动方向(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为冷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为暖锋)。
1. 判断气压系统各部位的名称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反之为低气压。高压中心等压线弯曲较大的部位叫高压脊,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叫脊线;低压中心等压线弯曲较大的部位叫低压槽,各条等压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叫槽线。
2. 判断风力
在同一幅图上,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也小。
3. 判断风向和天气状况
要标出在近地面某点的风向。首先,确定某点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即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垂直;然后,在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在南半球风向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
根据各地的风向和高低气压系统可以判断天气状况。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的风寒冷干燥;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的风温暖湿润。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等值线的数值大小,弯曲方向、疏密程度、延伸方向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数值大小的确定
(1)等值线的数值规则:在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是相同的,除特别注明外,任意两条相邻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相等或为零(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值关称为等值距),且等值线的数值变化是有递变规律的
(2)任意两点产数值差的计算(S)
假设n为两点间穿过的等值线条数,d为等值距
A、若两点均在等值线上,两点间的数值差为;两点所在等值线的数值之差或S=(n-1)d.
B、若两点均不在等值线上,则两点间的数值差为:(n-1)d﹤S﹤(n+1)d。
说明:若两点不在等值线上,则该点的数值在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之间。两点间数值差的最大值应为数值大的点的最大值与数值小的点的最小值间的数值差,最小值应为数值大的点的最小值与数值小的点的最大值间的数值差。即最大值为两点向外侧的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差,最小值为两点间向内侧的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差。
C、若一点在等值线上,另一点不在等值经上,则两点间的数值差为:(n-1)d﹤S﹤nd。
2、等值线弯曲问题的判读方法——“高低低高”
在等值线图中,由于所反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值线常常会发生弯曲,根据弯曲的方向,可以确定其影响因素。如果等值线向数值高的方向凸出,则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与它同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低;如果等值线向数值低的方向凸出,则该地区等值线的数值一定比与它同纬度(或水平面等)的数值偏高,我们常把这种规律总结为“高低低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法则,从而可根据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断弯曲部位的海拔、温度、气压、潜水水位、降水量值的高低等等。除了可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法则外,还可利用辅助线法解决等值线的弯曲问题。
3、等值线疏密问题的判读
(1)在同一比例尺的等值线图中,如果相邻两条等值线差值相同,则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了其单位距离的等值线数值差的大小。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距离数值差就越大;等值线越稀疏,则单位距离的差值就越小。在不同类型的等值线图中,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反映的地理意义不同。
等高线图:稠密;坡度陡、河流流速快;稀疏;坡度缓、河流流速慢。
等压线:稠密;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速慢。
等温线:稠密:温差大;稀疏:温差小。
等降水量:稠密: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稀疏: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在图幅相同(图中等值勤距、疏密程度均相同)、比例尺不同的多幅地图上:比例尺大小与等值线实际密谋成正比,即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等值线越密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等值线越稀疏。
4、等值线闭合状况的判读
从理论上讲,所有等值线都为闭合曲线,实际等值线图中不闭合是因为图幅所限。一般来说,等值线闭合状况有两种:
(1)中低周高,表示低、少、小、弱的中心。
(2)中高周低,表示高、多、大、强的中心。
具体问题中,等值线的闭合状况有的不能直接读出,需要进一步依据等值线递变规律对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进行判定,方法如下:
当闭合等值线仅被一条等值线环绕时,其闭合等值线内数值不大(或小)于闭合等值经的值与等值距之和(或差),具体情况视数值变化趋势而定。
当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之间时,先比较闭合等值线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大小,然后运用“高高低低”(高于高的,低于低的)法则判断。
当闭合等值线位于两条数值相同的等值线之间时,其数值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相邻等值线的数值。
5、等值线延伸方向的判读
不同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反映不同地理事物 的变化特征。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成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不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走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莆的走向等等。
二、等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用等高线表示的地形一般有: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缓坡、陡坡和洼地,但容易忽视的是利用等高线数值来判断山地、丘陵、高原等地形类型。
(一)判读规律
1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值(海拔高度)大致判断地形类型。
①海拔在 200 米以下一般为平原。
②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 100 米为丘陵。
③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在 100 米以上为山地。
④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部分十分密集,而顶部稀疏为高原。
2 .当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时,凡内高外低的为山顶,凡外高内低的为洼地。
3 .凡等高线重合,并用锯齿状表示的为陡崖。悬崖的相对高度可用公式计算:(n-1)d≤H<(n+1)d(n为重合的等值线条数,d为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差)。
4 .两个山顶之间的两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表示的鞍部。
5 . 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6 .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7 .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注意判断坡度时还要看比例尺、等值线的等距值等。
8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二)实际应用
1 .选建水库:一般选在峡谷处,且考虑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库容量要大。
2 .土地利用类型: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建筑用地多在平原和河湖、交通线附近。
3 .工厂厂址选择:除交通、资源、技术等因素外,往往也要考虑地形、地质情况。
4 .建海滨浴场、码头: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岩岸港湾。
5 .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空气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
6 .交通线选择:利用有利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一般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崖、滑坡,尽可能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
三、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主要根据图上等温线的疏密和弯曲分布情况来判断气温的变化规律,根据气温(水温)分布特点来分析影响因素。
(1) 等温线图的判读的基本知识
1、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气温水平分布上的差异大小,若就同一地区,两个季节相比,疏者,气温差异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如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等温线就稀疏,冬季气温差异大,等温线就密集。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平直,表明下垫面性质单一;等温线分布,并不完全与纬线或海岸线相平行,有时向北突出,有时向南凸,这表明等温线分布还与大气运动、洋流、地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2).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据此判断图所示区域为夏季(7月)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
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四、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1、根据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
①高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②低压中心: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③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④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⑤鞍部:两个高压脊与两个低压槽之间的部位
2、根据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风力与风向
(1)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大,风力也大,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水平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2)判断风向规律:先判明高低气压,然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永远从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
3、分析天气状况
①低压中心地区(气旋):气流以上升为主,多阴雨天气。
②高压中心地区(反气旋):气流以下沉为主,多为干晴天气。
4、锋面气旋的判读
①确定锋面位置:在低压系统(气旋),锋面多出现在低压槽。
②确定锋面附近风向:
③判断冷暖气团:来自低纬地区,气温较高,为暖气团,来自高纬地区,气温较低,为冷气团。
④确定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
⑤天气状况: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无雨;在锋面控制之内,多阴雨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①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密集——差异大,稀疏——差异小。
②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降水自沿海向内陆减少。
③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