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技巧】超棒的高中地理气温整理,不看就亏大啦!高考地理微专题答题模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特征比较
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保证每一篇都是满满的精品干货!强烈推荐地理考生关注!关注后立即赠送565个高考地理专题设计,欢迎每天打卡!凡文末点击在看和留言打卡者,精选后私信小编,有可能再多获取115个最新整理的高考地理微专题!(随机抽取)
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包括锋面活动和天气状况:①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暖锋相反。②天气状况: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3)地形: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另外,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都有很大影响。
☆气候特征的描述模式: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
气温的高低、季节或年际变化
“恒温”型
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由于太阳辐射间接影响大气的“体温”,地面辐射直接影响大气的“体温”,大气逆辐射又补偿部分损失的热量,因此影响大气“体温”的因素非常多,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自身条件(大气环流、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下垫面(海陆位置、洋流、地势的高低及山脉的走向和坡向、不同地表的反射率与比热容等)和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影响气温)等。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很多,抓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关键,下面以欧洲一月等温线分布图为例简要分析。
(1)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向北减小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规律: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气温越低;一月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接收太阳辐射的时间越短,气温越低。风成湖:多见于沙漠地区,因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地下水出露形成湖泊。海成湖:海成湖原系海湾,后湾口处由于泥沙沉积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开形成湖泊。
(2)图中同纬度地区,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
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规律:同纬度,冬季陆地的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陆地的气温降得快,海洋的气温降得慢。
(3)图中甲处的气温比同纬度东侧地区高
主要影响因素:大气环流。
规律:从低纬来的气流增温,从高纬来的气流降温。
原因:图示区域主要位于西风带,从低纬来的西南风对甲处的影响大于同纬度东侧地区,因此甲处气温偏高。
(4)乙处等温线向北凸
主要影响因素:洋流。
规律: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海域气温高。
原因:乙处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有增温作用,因此乙处比东西两侧(同纬度)的气温高。
(5)丙处等温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且西侧的温差大
主要影响因素:山脉的走向与坡度
规律:山脉的走向决定了等温线的走向,山脉两侧的等温线越密集,则坡度越大。
原因:丙处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山脉的西侧坡度大,等温线较密集。
(6)丁处等温线闭合,且气温低于四周
主要影响因素:地势高低。
规律:同纬度地区,地势高的气温较低,地势低的气温较高。
原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丁处位于山脉的最高点,等温线闭合,其气温比四周低。
2.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通常出现在14—15时)与最低值(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下垫面)及天气状况有关。下面举例来说明。
(1)气温日较差热带地区为12 ℃左右;温带地区为8—9 ℃;极圈内为3—4 ℃。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规律: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原因: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的。
(2)我国夏季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主要影响因素:季节。
规律: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是中高纬度地区的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春季。
原因: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且昼比较长,因此太阳辐射特别强,白天的气温偏高;而中高纬度地区的春季,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
(3)青藏高原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地势。
规律: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大。
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小,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4)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规律: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
原因:低凹地形,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夜间山风沿山坡下沉,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5)旱地比水田的气温日较差大。
主要影响因素:地表物质(下垫面)。
规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偏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偏低。
(6)新疆气温日较差大。
主要影响因素:下垫面和天气。
规律:沙质土地的气温日较差大;晴天比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大。
原因:吐鲁番的沙质地表白天升温快,晚上降温快;加之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大。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的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作用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好。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其大小主要与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天气等有关。下面举例来说明。
(1)我国的气温年较差西沙群岛(16°50′N)<上海(31°N)<海拉尔(49°13′N)。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规律: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原因: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变化幅度大,气温年较差大。
(2)温带气温年较差沿海地区<内陆。
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规律:同一纬度地区,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一纬度地区的海洋夏季升温慢,冬季降温也慢;海洋上云量一般比陆地大,且风速大于陆地上,因此气温年较差比陆地小。因此,温带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气温年较差小于内陆。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小。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规律: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原因: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季气温不高;东西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了冬季冷空气的入侵。
(4)四川盆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天气。
规律:阴雨天多的地区的气温年较差小于阴雨天少的地区。
原因: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气温年较差较小。
一、描述某大区域气候特征
【答题模式】
1位于哪些热量带,气候类型单一还是复杂多样 ,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气温、降水特征)
2气候类型的分布(气温、降水特征)
3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是否显著
【典型例题】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16 分)
参考答案
1.(1)主要气候特征:①纬度位置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热量丰富(年均温较高);②地处我国西南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③东部高原地形;光照充足,气温年较差小;④西部地势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二、气温要素
1、气温特征的描述
【答题模式】
①平均气温;②年较差;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布;④气温日较差。
【典型例题】读图 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特点:终年温和, 年温差很小 ,昼夜温差大 。
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
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答题模式】
1.纬度:低纬地区>高纬地区(原因:太阳高度高纬低、日变化小)
2.季节:中纬度夏季>冬季
3.地形地势:凹地(如盆地、山谷)>凸地(如小丘、山顶);高原大于海拔低的平原。
4.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沙土>粘土、深色土>浅色土、干松土壤>潮湿紧密;旱地>水田。
5.天气状况:晴天> 阴天
【典型例题 1】比较 A、B 两市气温日较差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12 分
答案:
相同:气温日较差夏秋季节大于冬春季节。(2 分)
原因:①夏秋季节,受副高控制,晴天多,日较差大;
②冬春季节.受暖湿西风控制,阴雨天多,日较差小。(4 分)
不同:B 城市的日较差大于A 城市。(2 分)
原因:A 城市临海,海拔低,日较差小;
B 城市位于内陆,海拔高,日较差大。(4 分)
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因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越大(正午太阳高度 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地区冬夏两季获得的热量差值要大于海洋地区,离海洋越近
的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年较差较小。离海洋越远的地区,大陆性越强,年较差越大。
③地形:海拔越高,年较差越小。
④天气:云雨多的地区要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⑤植被:有植被的地区要小于裸地。
【典型例题】D 湖泊(图 a)的湖面海拔约 3800 米,降水资料如图 b 所示。D 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 走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 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推测 D 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简述原因。(12 分)
答案:(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 分); 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 分); 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 分);
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 分)(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到 0℃及以下)。
4、影响气温的因素
【答题模式】
1.纬度(决定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与季风):气流性质与来向对气温的影响(靠近冬季风的源地,气温低;受来自高纬的气流影响,气温低;)
3.地形(高度、地势、坡向):
(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
(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如:高大山脉阻挡,冬季风难以入侵;盆地地形,冬季不易散热)
(3)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背风坡处,有焚风出现,气温高
4.海陆位置:
(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湖泊、湿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
(2)沿海地区冬季气温较内陆高,夏季气温较内陆低;内陆地区与之相反。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典型例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 攀枝花 1 月平均气温达 13.6℃(昆明为 7.7℃,成都为 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 7a 示 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 7b 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分析攀枝花 1 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 分)
答案: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 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8 分)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点击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
点在看留言有惊喜 ↓↓↓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