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干货】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高中区域地理笔记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分布规律问题:
从总体上看是把握"点""线""面"是哪种分布趋势
1) "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2) "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3) "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4) "点、线、面"综合考虑解答。
四、提升:明确题中常见行为动词的答题要领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五、实践----主观性试题的答案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切中要点”是文综规范化答题的宗旨。
1.注意从图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准确、有效的信息,并能够适当地迁移知识
2.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3.有多少问,分多少(段)答题,分段分点答题,每个要点尽量序号化。有条理,分点答题,形成“知识链”,做问答题首先要了解答题的步骤,问什么就回答什么,问几个问题就分几节写。可根学题目的给分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这样如果是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4.要点不自相矛盾、不重复;
5.在指定试卷区内作答,书写整洁,字迹工整,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卷面整洁,从形式上达到卷面的完美。因为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符合“网阅”要求)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版归纳 第一版块 基础概览
自然地理部分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
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5.特殊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等)
【注】前3点是常答点
☆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1气温(热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日较差,积温
2.降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
3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 “夏季寒冷干燥”等)
4光照:强弱,多少
5.风:风力大小,空间分布
【注】前3点是常答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注】前4点是常答点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注】1、2、4、5点是常答点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 落差大小(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河道曲直情况
5.支流多少
6.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
3.地形:陡坡,坡度高,积雪容易滑落,雪线高;
4.纬度:低纬地区,温度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温度低,雪线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4.降水(即迎风坡、背风坡):影响垂直带谱的海拔分布;
社会人文地理部分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水、肥、气、热、光(水源、土壤肥沃、气候、热量、光照)
1.土地:地形、土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农作物;山地、丘陵地形,坡度大,适合发展林果业,多种经营方式;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多;北方光热条件好;西北、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糖分等营养物质的积累;
3.水源(灌溉水源):靠近河流、湖泊地区,水源充足;南方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4.市场:靠近城市;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5.交通: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
6.劳动力:(水稻等发展中国家、西部地区)劳动力充足
7.科技:科技发达;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花卉、蔬菜、阿根廷牛肉)
8.机械:机械化水平高;
9.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靠近(海洋、城市等);
2.土地:地形开阔平坦,(发展中国家)土地价格低,利于建厂
3.水源:(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充足;
4.资源因素:资源(原料、燃料)丰富,有。。。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4.交通因素:交通便利。有。。。交通(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
5.市场因素:靠近城市;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市场广阔(市场需求量大)
6.科技因素:科技发达,靠近(大学、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发达国家或地区,劳动力素质高;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廉价充足;
8.农业因素:(靠近农业区)农业基础雄厚
9.政策因素:国家政策扶持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地形:
①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工农业发达、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
②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炎热潮湿,而高原,海拔高,地形平坦,气候凉爽;
③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地形平坦,降低建设成本;靠近河流,有充足的水源或者便利的水运
2.气候:气候适宜,降水和气温适中;
3.河流:水源充足(供水),水运便利(交通)
4.资源条件:资源丰富,有。。。。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有。。。交通;
5.政治和宗教因素:影响力减弱
6.科技和旅游因素:影响力加强
☆公路、铁路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①公路、铁路,选择在地形平坦地区,或者坡度较小的山地、丘陵,地形平缓;降低施工难度,节约建设成本;公路在山地地区,沿等高线延伸
②公路、铁路避开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尽可能少的穿过河流,工程难度大
2.地质:③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喀斯特地貌和断层,防塌陷、渗漏;
3.土地:尽可能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4.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
5.里程和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
6.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版块 应用案例模板
区位选择类问题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防止坍塌和渗漏
3.气候水文条件:降水量多,河流支流多,汇水面积大,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海岸线曲折,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或者河流入海口位置,可以水路联运,提供淡水资源;
2.筑港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3.经济腹地条件:选择在经济腹地广阔地区,增加港口运输量
4.城市依托:以城市为依托,为港口提供支持
5.交通:交通便利地区,方便进出港贸易发展
6.政策条件:国家政策支持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市中心、居民区)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①气温高,蒸发强烈(夏季);②降水少,光照时间长(背风坡);③多大风天气,有利于蒸发
2.地形:地形平坦、面积广阔的海滩,利于晒盐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东海)
2.温带海域: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营养物质,饵料丰富 (秘鲁寒流)
3.河口处:河流入海口,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利于鱼群聚集(舟山群岛)
4.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有大量营养物质,饵料丰富,形成水障,使鱼群聚集;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
2.纬度:纬度低的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利于火箭发射
3.地势: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区
「人文条件」
4.人口:人烟稀少,地广人稀地区
5.交通:交通便利地区,海运或者铁路运输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工程量大小;
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道路交通发达地区,与市内外有便利的道路连接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以保证排水;
2.地质:避开地质不稳定地区,有良好的地质条件
3.气候: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少云雾,少暴雨等恶劣天气。
「社会经济条件」
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方便居民出行。
5.经济:以城市为依托,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增加客运量。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平原,地形平坦,水流平缓
2.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无结冰期)
3.河道:河道宽阔平直,河流水深,少弯曲的河道,河流支流多
「社会经济条件」
4.流域内城市、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原因分析类问题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①河流流域广,支流多;
②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④流经地区,汛期长,降水量大;
3.气候特征:⑤气候异常,多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4.植被破坏:⑥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在河道淤积;
5.围湖造田:⑧围湖造田,造成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自然原因」
1.气候:①气候干燥、降水较少(西北地区);②气温高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季华北地区的春旱)
2.河流:③河流较少,地表径流量较少(沙漠地区)
「人为原因」
3.用水量大:④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北方,华北)
4.利用不合理:⑤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浪费严重(我国)
意义影响类问题
☆发展某产业带来的效益(意义):
1.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
5.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价值作用类问题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3.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发电价值;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运价值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3保持水土 4.防风固沙(北方)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城市绿化)
7.稳定大气成分 8.吸烟除尘 (城市)
方法措施类问题
☆河流的治理措施:
※治理
上游: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水利设施
中游:修建水库等水利设施,植树造林,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坝,开挖河道;发展航运;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3.发展交通,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展畜牧业的措施和借鉴:
(1)加大科技投入
(2)人工草场建设;
(3)牧区交通条件和加工体系的发展;
(4)牲畜品种的改良和疾病的防治。
☆发展农业(种植业)的措施和借鉴:
(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2)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发展林业的措施和借鉴:
①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
②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④挖掘森林工业发展潜力,发展多层次林产品深加工
⑤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动植物采集、养殖、栽培技术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的含义,特征
含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同一区域,指标利用单一),可变性
2.松嫩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在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工农商业方面的差异
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
民勤:①经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北温带 ②海陆位置:西北内陆 ③相对位置: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东部。
3.长江中下游为何早期农业发展缓慢
①河流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②土质黏重③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4.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中的应用
①资源调查,环境调查与监测,农业长势监测和估产②环境与灾害监测③防灾减灾④道网设计
RS特点:①精度高, 质量高②获取信息全面准确 ③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④范围大⑤受地面限制小⑥动态监测
5.GPS的组成及特点
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
四大导航系统: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
中国北斗: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水、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领域、导弹导航。
6. 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①分析评价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条件,经济和社会条件
②交通管理商业管理、物流、卫生救护、城市规划
7.数字地理的含义及应用
含义: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应用:①全球层:气候变化,植被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海平面及海洋环境变化……
②国家层: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③区域层: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管理和服务等
8.掌握区域的自然条件①②③④⑤
9.掌握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城市(位置、交通枢纽)
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耕作类型、农作物种类、熟制、发展条件)
工业(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发展条件)
交通(方式,特点,发展条件)
10.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通往中亚门户,便于发展边境贸易②交通便利③政策支持④资源丰富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形成过程,实质,表现,发生地区
2.西北地区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物质条件,动力,气候异常)和人为原因(表现)危害及对策
4.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原因及对象,全球变暖原理、影响及对策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温室气体增多,大气强烈吸收地面大波辐射增温,大气逆辐射强
人为原因:①矿物燃料燃烧②滥伐森林
三个影响:①海平面上升②影响农业生产③影响水循环,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五条对策:①减少矿物燃料燃烧,使用新能源②植树造林③技术措施适应气候变化④国家政策、公众参与 ⑤国际合作
5、世界沙漠
6.从海陆位置、地形、气候、草场载蓄量、自然景观、农业特色等方面,比较贺兰山东西两侧自然特征差异,贺兰山的地理意义,大兴安岭地理意义,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原因
宁夏平原(塞上江南):①贺兰山阻挡了西北寒冷气流和沙漠的入侵②黄河流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河套平原:北纬37度线以北,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内蒙古和宁境内。
大兴安岭对东部自然地理环境影响:阻挡冬季风,减小冬季风影响;阻挡夏季风,使东南坡降水较多;河流的源地,提供水源;减少风沙危害;
7.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成因,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流水侵蚀)
因素:降水、地形坡度、土质、植被覆盖率
分布:
危害:①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河床於高,泛滥 ③生态破坏,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破坏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⑤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
②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修梯田,固沟护坡又保塬
③做好煤矿土地复耕工作
④生态移民
⑤调整产业结构、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
鱼鳞坑: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有一定蓄水容量、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坑内蓄水,植树造林。保水保土保肥。
8.草风格沙障作用,沼泽成因,农牧区用能问题,石漠化成因,影响,对策
(1)沙障作用: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水保土保肥)
(2)沼泽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较多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冻土层,不易下渗④植被覆盖率高,水分条件好⑤河流多,来水多
(3)农牧区用能: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④推广节能灶⑤发展小水电
(4)云贵高原石漠化:
①成因:自然:A.山地丘陵起伏大B.降水集中多暴雨(亚热带季风气候)C.河流众多,侵蚀作用强
人为:A.过度樵采、农垦(滥垦滥伐)B.开发历史久,人地矛盾尖锐,毁林开荒
②影响:A.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B.河流淤塞,调蓄能力下降,影响航运C.旱涝频发,生态环境下降D.地形崎岖,影响交通
③对策:A.发展立体农业,开发优势资源B.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湖C.解决用能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D.水电站 开发新能源E.生态移民←适用于环境问题所有对策
9、生态移民选址要求
①水、土地等资源较丰富②人口密度小,环境承载力大③就业机会多,经济较发达④风俗习惯相近
10、风沙对铁路影响及对策。
①风沙堆积,掩埋路基和轨道②侵蚀路基③损害机车及通信设备④增大设备的磨损⑤影响行车安全
11.森林的环境效益;城市绿地的作用;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森林破坏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热带雨林: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持全球生态平衡
(森林)②促进了全球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持生物多样性
环境问题:①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气候变暖②自然灾害频发 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④生物多样性锐减
12.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带、非地带性的)非地带性的原因
暖流增温增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暖湿东南信风影响。
13.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①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
②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④气温低,蒸发弱
⑤地下冻土发育,阻挡水分下渗
14东北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成因?
地下水丰富
成因:①河流沼泽多 ②降水较多,土地水分较多,蒸发较弱 ③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 ⑤冻土阻止水分下渗
水陆交界地带脆弱性(湿地):台风、暴雨、潮汐等自然灾害频发;土壤盐碱化;植被单一,覆盖率低;工矿城镇交通建设易造成生态破坏。
15.热带雨林的优势,脆弱性原因
16.热带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如何保护?
直接原因:人类的开发
原因:①人口增长与贫困(根本) ②迁移农业 ③工矿城镇交通建设④商业性伐木⑤开辟大型农牧场
保护:①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能意识 公民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国家③加强与林缓冲区建设 国家④国际基金合作 国际⑤保护性开发 企业⑥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采育结合) 企业
(保护)分析方法:国际、国家、社会企业、公民
17.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湿地的作用、成因,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开垦重点,改造什么条件,如何保护湿地?
作用:①维持生物多样性②调节气候③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④降解污染物
保护:①湿地保护区②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教育③退耕还林还湖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⑤保护性开发,如发展生态旅游、水产养殖等
影响:气候变干,径流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污染加剧。
减小:①人口多,耕地需求增加,围湖造田 ②工况城镇交通建设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 ④引水灌溉和河流截留改道⑤水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8.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洞庭湖城位鱼米之乡的原因,巴西如何开发亚马逊
原因:①泥沙淤积(注入河流)②围湖造田
影响:①湖泊淤积,湖床抬高,调蓄作用下降,洪涝多发②影响航运③破坏生物多样性④降水减少
对策:①禁止围湖造田,平垸行洪,移民建镇②退耕还林还湖,建设长江中下游水土保持林
鱼米之乡的原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水光热充足 气候
(农业区位因素)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地形、土壤
③河湖密布,水产业发达 水源
巴西亚马孙的开发:①迁都②移民,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③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
19.巴西热带雨林河上很少有桥。
①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②水网稠密,水运便利 ③河面宽,水量大,修路建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对雨林破坏大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评价区域自然资源开发条件(山西能源基地)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煤种齐全、分布广、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
②市场广阔(① 能源消费大国②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③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④政策支持(基地建设)
2.我国能源供求面临的五大挑战
①人均资源量小②人均能源消费量低③单产耗能高④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3.山西省如何建设能源基地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用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
4.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基础,三条产业链及意义
煤——电——铝。 煤——焦——化 。 煤——铁——钢 。
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①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②优化产业布局③美化环境④整治交通⑤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竞争力⑥提高资源利用率⑦循环经济,清洁生产
6.山西能源基地开发建设的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p47
7.面对我国的能源问题,如何确保能源安全
①加强国内资源勘探开发②能源进口多元化③使用新能源④做好能源储备⑤提高能源利用率⑥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能意识
8.万家寨引水工程位置及意义,三峡工程意义,对生态的影响,北海油气开采有利、不利条件
大坝对鱼类影响: ①阻隔洄游通道②水量水质下降,生存环境变差③营养物质减少导致饵料减少
9、新疆煤炭开采引发的生态问题及对策
10、环境问题包括哪些方面。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11、锡尔河阿姆河过度灌溉对咸海周边环境的影响。澳大利亚墨累河达令河过度引水灌溉的影响。
气候变干;湖泊水盐量增加,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程度增加;污染浓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滩成为沙源地,导致沙尘暴频发;河口海水倒灌,海水入侵,海岸线后退,地下水水质下降
12、珠江八口入海的原因
①干支流多,水量大②地势低平,水流不畅③河汊(chà)发育,干流短促④海水顶托作用强
13、黄河航运价值低廉原因及治理对策
原因:①地上河,悬河,无法建港 ②水量小,含沙量大③径流季节变化大 ④凌汛
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建设水电站③加固下游大堤 ④合理调配水量⑤治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1.农业发展的一般思路
考虑自然、社会经济 区位 市场
确定区域农业 发展大方向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2.东北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黑吉辽),内蒙古东部
3.东北的气候及特点,气候影响农业哪些方面,东北地区对农业利弊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夏季降水多
气候影响:①熟制 ②农作物品种 ③生长季节4-10月 ④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冬藏)
4.东北无霜期的分布规律,热量带(积温)分布,干湿地区的分布,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5.东北农耕区,畜牧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的分布,主要农产品
7.舍饲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保障饲料供给②免受寒冻③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充分利用资源④防止污染
8.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发展方向
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黑土侵蚀、草场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湿地减少(①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②过度放牧,破坏草原;③过度开垦,土地沙化④不合理灌排,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⑤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方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继续发展种植业;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促使农产品增产、增值,向农业产业化发展。
9.珠三角基塘农业发展条件及意义
条件:①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充沛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③水源充足④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⑤良好的饮食习惯
意义: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②提高经济效益 ③保护生态④减少环境污染
10、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①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②土地连片分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④雨热同期,夏季光热充足 (温带季风气候),生长周期长⑤水资源丰富⑥交通便利⑦国家政策支持
11、我国马铃薯主粮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3、山东特产
青岛啤酒、临沂煎饼、淄博陶瓷、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坊萝卜、崂山云峰茶、即墨黄酒、章丘大葱、德州扒鸡、日照绿茶、兰陵大蒜、东阿阿胶、乐陵小枣、潍坊杨家埠年画、
14、伊犁河谷熏衣草能“花开两季”的自然原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升温快,早播种;北有山脉阻挡冷空气,入冬迟,可栽种时间长。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1.西气东输的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状况特点
原因
资源消费和赋予不平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开发重点在西部
资源状况特点
①总量丰富,品种齐全②人均占有量少③地区分布不均衡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①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带促)
(2)对东部:①缓解能源短缺,保证能源供给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3)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4)保护环境,减少酸雨,雾霾危害
不利影响:工程建设区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问题
2.西气东输,一、二工程起止点,运输方式,经过的省,地形区,自然障碍,山脉,河流,气候,与自然带
地形: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江淮平原
太湖平原
山脉:吕梁山,太行山,太岳山
河流:三次穿越黄河,淮河,长江,京杭运河
省:新,甘,宁,陕,晋,豫(河南),皖(安徽),苏,沪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一线
自然带:温荒 温草 温落 亚常阔
一线工程:轮南油气田 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3.线路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技术,社会经济
4.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比一线工程有何优势
优:气源充足,途经华中,华南能源短缺地区
劣:(1)西段:①地壳运动活跃 ②地质条件复杂③地势起伏较大
(2)人口少,经济欠发达,技术难度大,投资大
5.南水北调东、西线发展利弊
东线影响:①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②影响水生植物生长③土壤盐碱化④长江口海水倒灌,海岸线后退,地下水水质下降。长江泥沙淤积,航运下降
中线工程对河北(沿线其他地方通用)的影响
利:①缓解水危机,保障用水安全②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生态补水③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弊:①土地盐碱化②占用耕地③移民
6.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能源合作的优势
①油气丰富,保障能源供给②管道运输,运费低,运量大③管线安全,缓解马六甲困局④加强经贸往来
7、西电东送三条通道(输出输入,水电,火电比重)P86
9、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困难及影响,中巴经济走廊,瓜达尔港口
困难:①地质条件复杂,多高山峡谷;
②地势起伏较大
③地壳运动活跃
④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多发
⑤后勤保障不足
相关产业: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
管道运油好处: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水文、航道影响等。
10、南水北调对南四湖的影响
①回补地下水②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维持生物多样性③保护湿地
11、瓜洲建设风电场的有利自然区位,不利区位,附近建设热电站的原因
有利:①风能资源丰富,大风日数多②地形平坦,为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少
不利:①人口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少②长距离输电需求大③基础设施不完善④投资大
热电站:风电不稳定,热电站发挥可调控作用,使输电平稳
12、天然气优缺点。疆电入川原因,四大气区
13、泛亚铁路的积极意义。
①加强与东南亚各国经济联系和友好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②缩短中国内陆省区与南亚、中东、北非、西欧的营运里程;③可从陆路输入中东地区的石油和泰国、越南等国的粮食补给,保证国家战略安全。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