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分类汇编2:等高线地形图2019全国2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
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
分类汇编2:等高线地形图
2019全国2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
第(1)问,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图能力和农业区位选择。根据材料可知,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结合图示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可判断,宾川县山高谷深。受此地形影响,该区域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的谷地和盆地,且数量较少。
第(2)问,考查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焚风效应)。可结合当地气候类型及地形,从谷地的焚风效应(气流下沉,有增温和减少降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012全国课标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答案】:DC
解析:可以说这是一组压轴题,做题关键一定要充分的审视材料和图例,看看那句话给的有用,怎么用。还要具有地理的等值线的基础知识。
第10题注意中间是条河,有支流和桥梁,我们知道支流多在上游出现,桥梁多在下游出现,就可以判定河流的流向,或者根据等高线也可判断,到下游河道几乎与等高线平行流动,说明河两侧登高线数值相同,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Q应该在(400米--500米)选D
第11题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米--300米)山峰高580米相减等到(280米--380米)答案应该在B.310米 C.360米之间选择。如果选B.310米 就说明580--310=270米说明桥梁附近应为270米,又因为桥梁比瀑布处低,270+瀑布的落差为72米=342米就超过了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所以选C再验证一下,580-360=220米 220+72=292米符合河应在(200米--300米)之间了。
2011全国1
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
A.15m
B.40m
C.65m
D.90m
6.C 7.C 8.B
第6题,由图看出图中等高距为5米,海拔最高的等高线为80米的等高线,最高海拔为80米<H高<85米,海拔最低的等高线为25米的等高线,最低海拔为20米<H低<25米,因此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H为:55米<H<65米,C项正确。
第7题,由图看出,③附近的等高线最密集,地形坡度最大,因此河水流速最快,C项正确。
第8题,图中①、②之间为峡谷,该处的河流上游为洼地,且无聚落分布,因此该地段适宜建坝;若坝高13米,则坝顶高度应介于55~60米之间,根据图中该处等高线的分布及图形的比例尺,可大致估算出坝顶长度约为40米。
2020山东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图3),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5月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
【8题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º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º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由于珠峰的海拔高,其看到日出的时间更早,而看到日落的时间更晚。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选C。
【10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石灰岩岩性的理解,石灰岩为沉积岩,分子结构较大,岩性松软,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因此往往为含水层,富含地下水。
2020浙江
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图一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二为图一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二谷地景观可见于图一中的(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8. 图二谷地的成因是( )
A. 构造断裂下陷
B. 流水侵蚀作用
C. 层挤压弯曲
D. 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错误。丙为鞍部,C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故选B。
18、根据图二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选D。
【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地处弯曲凸出为山脊。
2019江苏
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 地形
B. 水源
C. 植被
D. 坡向
6.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
【答案】5. D 6. B
【解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5题详解】
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6题详解】
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与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
【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
2018江苏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年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 15.D16.A
解析
第15题,由材料和图1可知,地坑院村落的选址一般是在黄土高原地势平坦的黄土塬,结合图2可判断丁地符合要求。故选D。
第16题,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对其进行修缮、开发和保护。而地坑院作为一种时代性的产物,今后没必要加速推广建造。故选A。
2017江苏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9.A10.B
【解析】
第9题,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应建在河流峡谷处,水库水位为60米,则由60米等高线围成的区域中等高线水平距离最窄处即为理想坝址所在地,即为图中甲处,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
第10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区域河流落差较大,河流航运价值不大,A错;水库建成后可调蓄河流径流量,但不会增加径流总量,C错;水库建成蓄水后,水位以下的覆盖层土体将受水体浸润而饱和,其稳定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增大,D错;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丰富,落差大,可开发水能,故B项正确。
2016江苏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答案】 3.B4.D
【解析】
第3题,②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而①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③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④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故选B项。
第4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观日出需要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从图中看出⑥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最宜观赏日出。因此选D项。
2015山东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
36.解析:
(1)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015福建
右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10.解析:
9.由于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X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上看,X地属于河谷地带,故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A选项正确。
10.①③两地位于河流的上游,故支流相连后,河水流量不会发生改变;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c河河床地势高于a河河床,故a、c两河的支流相连后,c河支流上游的河水将流向a河支流,则②地河水流量显著增大。
答案:9.A10.B
图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1~12题。
1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 7月1日06时
B.东北 7月1日06时
C.东北 1月1日12时
D.东南 1月1日12时
1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12.解析:
11.读图可知,拍摄地点纬度较低,昼夜长短变化较小,因此日出时间应在当地地方时6时左右,该地大约位于东2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大约相差6小时,因而此时北京时间应在12时左右,故A、B选项不符合要求;假如该地在北半球,如果日出东北,表明该地昼长夜短,应为夏季,则日期不可能为1月1日,假如在南半球,如果日出东北,则表明该地昼短夜长,应为冬季,则日期也不可能为1月1日,日出方向不可能是东北,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该题选D。
12.由题意可知,该拍摄地点为广袤的草原景观。读图1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海拔较低的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景观;丁地位于高山地区,不可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观;乙、丙两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根据上题可知图2景观是向东南方向拍摄的,而乙地东南方向为湖泊景观,故只有丙地符合。
答案:11.D12.C
37.(37分)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分)
37.解析:
(1)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及河流的流向可知,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起伏较大,且南高北低;北侧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且北高南低。
答案:
(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015四川
13.(3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
图1 图2
(2)据图2,描述图1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解析:
(2)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和地势高低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和数值变化特征分析。
答案:
(2)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2013江苏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1~12 题。
11.图6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比例尺相关的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图5可知,坡式梯田出现在整体坡度较均匀且坡度较缓的地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的区别在于水平梯田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出现在坡度较陡,并且相邻坡向不同的地区。图中甲处,在10m长度内,陡坡落差5米,坡度较小,且有明显的陡缓之分,故选择C选项。
1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问题。
【解题思路】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图,反坡梯田的水会反向流动,能够有效的保水保土,故A项正确;B项,应该为修筑难度较大;C项,梯田整体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反坡梯田有一定坡度,更不适于机械化;D项,有一定坡度,水会定向流动,同样不利于灌溉施肥。
2013四川
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图4
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8.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答案】7.B 8.C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以及黄土高原上不同地形部位水分条件的差异。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黄土高原是一个过渡地区,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森林应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较低,水分条件较好,故7题选B;接上题,阴影部分为山谷,图中最高与最低处之间间隔了7条等高线,运用(n+1)d﹥H﹥(n-1)d计算可知高差应在180-240之间,故选C。
2012天津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题。
图2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丘陵广布,平地较少,不适合发展耕作业;河流落差不大,不适合发展水力发电;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 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3.在图中所示的区域,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3.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该道路位于河流以西的部分,西侧为山地,a~b路段经过地区,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且存在一个较大的山谷,该山谷在强降水条件下易诱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A项正确;地表崎岖不平使交通不便,但是并不会诱发自然灾害,B项错误;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河流河道落差较小,河水流速较慢,不易对公路造成破坏,C项错误;河道中心有沙洲,说明泥沙淤积严重,但西段公路距河岸较远,不易受到洪水威胁,D项错误。
2012上海
(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 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5.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1江苏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有关知识。
第7题,从图中纬度可以确定图示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的分布,确定①附近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④地坡度最大;④地在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的最佳位置,观赏瀑布仰视效果最好。 因此A、B、D可以排除。从纬度位置看,③地可能有茶园。
第8题,从图中考察线路看,居民点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所以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不包括500米)。
【答案】CA
2011浙江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解析】
第3题,溪谷的蒸发量、台风的降雨量、溪流的流速是不能用肉眼观测出来的,只能通过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物粒径的大小,粗略地估计台风降雨量的大小,溪流流速的快慢。溪谷的坡度和堆积物粒径的大小可通过肉眼的观测得知。
第4题,学生观测的地点是位于溪谷处,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甲、丙两处是溪谷。
【答案】D.B
2010江苏
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I0题。
9.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10.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FF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答案:9B 10D
解析:等高线判读是等值线中最经常考的知识点。
第9题,分水(脊)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往往是山脉或高低,从微地貌来说又是以山脊。
第10题,按照“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的要求选择等高线分布比较系数的线路。
2010海南
21.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特点:终年温和,(2分) 年温差很小 (2分),昼夜温差大 (2分)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 (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
解析:
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图气温特点和成因判读.考虑到基多位于赤道高山(海拔接近3000米)位置,赤道地区海平面常年高温(大于25°以上),考虑到山地气温递减(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6°),基多大约常年温度在17°(25°-18°)左右,气温应该"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但由于山地影响昼夜温差较大(昼夜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
2010浙江
图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7~8题。
7.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
A.甲、乙;①
B.乙、甲;②
C.甲、乙;②
D.乙、甲;①
解析:主要对地形剖面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考查。读剖面图分析高低起伏,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判清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水库建设在“口小肚大”的区域,同时适当考虑河流等因素。答案选C.
8.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本小题涉及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知识;温室大棚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农民增收角度来命题的,大棚要建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且气候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山地上,种植反季节蔬菜,满足市场需求。污水处理厂建在聚落河流的下游。答案选D.
本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已发表在财营网cyedu.org,财营网免费为全国各大中小学老师上传提供学生们学习。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