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地理答疑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分类汇编2:等高线地形图2019全国2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

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分类汇编2:等高线地形图2019全国2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

更新:2025-02-08 04:07:42编辑:admin归类:地理答疑人气:17

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


分类汇编2:等高线地形图


2019全国2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引洱()入宾()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6分)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

第(1)问,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读图能力和农业区位选择。根据材料可知,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结合图示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可判断,宾川县山高谷深。受此地形影响,该区域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地势较平坦的谷地和盆地,且数量较少。

第(2)问,考查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焚风效应)。可结合当地气候类型及地形,从谷地的焚风效应(气流下沉,有增温和减少降水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012全国课标

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

B.230

C.340

D.420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

A.260

B.310

C.360

D.410

【答案】:DC

解析:可以说这是一组压轴题,做题关键一定要充分的审视材料和图例,看看那句话给的有用,怎么用。还要具有地理的等值线的基础知识。

10题注意中间是条河,有支流和桥梁,我们知道支流多在上游出现,桥梁多在下游出现,就可以判定河流的流向,或者根据等高线也可判断,到下游河道几乎与等高线平行流动,说明河两侧登高线数值相同,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300米)Q应该在(400--500米)选D

11题依据等高距推知河应在(200--300米)山峰高580米相减等到(280--380米)答案应该在B.310  C.360米之间选择。如果选B.310 就说明580--310=270米说明桥梁附近应为270米,又因为桥梁比瀑布处低,270+瀑布的落差为72米=342米就超过了河应在(200--300米)之间了,所以选C再验证一下,580-360=220   220+72=292米符合河应在(200--300米)之间了。


2011全国1

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

A.50m

B.55m

C.60m

D.65m

7.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8.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

A.15m

B.40m

C.65m

D.90m

6.C 7.C 8.B 

第6题,由图看出图中等高距为5米,海拔最高的等高线为80米的等高线,最高海拔为80米<H高<85米,海拔最低的等高线为25米的等高线,最低海拔为20米<H低<25米,因此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H为:55米<H<65米,C项正确。

第7题,由图看出,③附近的等高线最密集,地形坡度最大,因此河水流速最快,C项正确。

第8题,图中①、②之间为峡谷,该处的河流上游为洼地,且无聚落分布,因此该地段适宜建坝;若坝高13米,则坝顶高度应介于55~60米之间,根据图中该处等高线的分布及图形的比例尺,可大致估算出坝顶长度约为40米。

2020山东

20205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四十五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图3),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魔鬼营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527日位于28°N的温州昼长为1344分,该日珠峰顶部(28°N87°E)日出时刻在北京时间

A720以前

B720—739

C740—800

D800以后

【答案】7. A    8. A

【解析】

【7题详解】

依据信息: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丙、丁四个营地中,丙、丁位于山脊,乙位于鞍部,这三个营地所处的地形部位都有利于空气流动,只有甲位于山谷,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故A对,BCD错。故选A。

【8题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温州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度为120ºE左右,与北京时间基本相同。该日温州昼长为13小时44分,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可以推算出温州日出时间为5:08,日落时间为18:52。由题干可知,珠峰与温州同纬度,经度为87ºE,因此珠峰的地方时比温州晚2小时12分,与温州同海拔地区的昼长应为13小时44分,日出时间为7:20,但是珠峰峰顶海拔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在太阳尚未上升到地平线之前,珠峰上就可以看到太阳,因此日出时间早于7:20,故选A。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由于珠峰的海拔高,其看到日出的时间更早,而看到日落的时间更晚。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图4)。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9.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10.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奥赫里德湖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位于巴尔干半岛,气候属于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较少,故A错。从图中可以看出,奥赫里德湖几乎无河流注入,B错。题干材料提示,奥赫里德湖东侧的加利契察山岩性为石灰岩,石灰岩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可以为奥赫里德湖提供稳定的水源,C对。该地区纬度较低,海拔较低,几乎没有终年积雪,D错。故选C。

【10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两湖的纬度和海拔相差不大,因此水温差异不大,故A错。奥赫里德湖面积更大,水深更深,水量更大,应该渔业资源更丰富,但实际渔产不如普雷斯帕湖丰富,因此水深和水量不是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原因,故BC错。影响渔业资源主要因素是饵料,奥赫里德湖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水质好,营养盐类少,饵料不足,渔产不丰,故D对。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石灰岩岩性的理解,石灰岩为沉积岩,分子结构较大,岩性松软,吸水性强,含水量大,因此往往为含水层,富含地下水。


2020浙江

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图一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二为图一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二谷地景观可见于图一中的(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18. 图二谷地的成因是(   )

A. 构造断裂下陷

B. 流水侵蚀作用

C. 层挤压弯曲

D. 冰川侵蚀作用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由图一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B正确。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A错误。丙为鞍部,C错误。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D错误。故选B

18根据图二谷地的形状和材料“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可以判断该谷地的成因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型谷,D正确,C错误。图示没有断层的相关信息,A错误。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如果为流水侵蚀形成应该为V型谷,而图二中谷地为U型谷,B错误。故选D

【点睛】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等高线向高处弯曲凸出,为山谷;等高线向地处弯曲凸出为山脊。


2019江苏

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 地形

B. 水源

C. 植被

D. 坡向

6. 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   

【答案】5. D    6. B

【解析】考查通视问题以及等高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5题详解】

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处,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光较差,正确答案选择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ABC错误。

【6题详解】

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N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靠近M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正确答案选择BMN之间无法通视,既有坡度阻挡,也有房屋阻挡。选项C错误。

【点睛】等高线变化为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陂,此时两点之间能够通视。但是先缓陂再陡坡,则无法进行通视。


2018江苏

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2017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1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6.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

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

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

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

答案 15.D16.A

解析 

15题,由材料和图1可知,地坑院村落的选址一般是在黄土高原地势平坦的黄土塬,结合图2可判断丁地符合要求。故选D

16题,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对其进行修缮、开发和保护。而地坑院作为一种时代性的产物,今后没必要加速推广建造。故选A


2017江苏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库。下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10.水库建成后能够()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答案】9.A10.B

【解析】 

9题,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应建在河流峡谷处,水库水位为60米,则由60米等高线围成的区域中等高线水平距离最窄处即为理想坝址所在地,即为图中甲处,由此可确定答案为A

10题,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图示区域河流落差较大,河流航运价值不大,A错;水库建成后可调蓄河流径流量,但不会增加径流总量,C错;水库建成蓄水后,水位以下的覆盖层土体将受水体浸润而饱和,其稳定性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增大,D错;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丰富,落差大,可开发水能,故B项正确。


2016江苏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34题。

3.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A.③

B.④

C.⑤

D.⑥

【答案】 3.B4.D

【解析】 

3题,地位于山谷附近,并且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最利于作为露营地。而地位于河谷,易受水灾;地位于陡崖处,不安全;地位于山顶附近,气温较低,地势较陡。故选B项。

4题,5月初,我国日出东北方向,观日出需要海拔较高,视野开阔且不受阻挡,从图中看出地地势高,其东北方向无遮挡物,最宜观赏日出。因此选D项。


2015山东

36(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4分)

36解析:

(1)地形特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地势特点。根据该地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该地的主要地形,根据东西部的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状况。

答案:

(1)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015福建

右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10.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10.解析:

9.由于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故X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从地形上看,X地属于河谷地带,故该地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背斜谷,A选项正确。

10.①③两地位于河流的上游,故支流相连后,河水流量不会发生改变;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c河河床地势高于a河河床,故ac两河的支流相连后,c河支流上游的河水将流向a河支流,则地河水流量显著增大。

答案:9.A10.B


2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112题。

1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 7106

B.东北 7106

C.东北 1112

D.东南 1112

1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1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112.解析:

11.读图可知,拍摄地点纬度较低,昼夜长短变化较小,因此日出时间应在当地地方时6时左右,该地大约位于东2区,与北京时间(8)大约相差6小时,因而此时北京时间应在12时左右,故AB选项不符合要求;假如该地在北半球,如果日出东北,表明该地昼长夜短,应为夏季,则日期不可能为11日,假如在南半球,如果日出东北,则表明该地昼短夜长,应为冬季,则日期也不可能为11日,日出方向不可能是东北,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因此该题选D

12.由题意可知,该拍摄地点为广袤的草原景观。读图1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海拔较低的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景观;丁地位于高山地区,不可能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观;乙、丙两地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根据上题可知图2景观是向东南方向拍摄的,而乙地东南方向为湖泊景观,故只有丙地符合。

答案:11.D12.C


37.(37)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8)

37解析:

(1)根据等高线分布特点及河流的流向可知,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起伏较大,且南高北低;北侧以高原为主,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且北高南低。

答案:

(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015四川

13(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4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产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1);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2)

1              图2

(2)据图2,描述图1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6)

解析:

(2)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要从地形类型、地形分布和地势高低变化趋势三个方面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和数值变化特征分析。

答案:

(2)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低。


2013江苏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5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6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112 题。


11.6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以及比例尺相关的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图5可知,坡式梯田出现在整体坡度较均匀且坡度较缓的地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的区别在于水平梯田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区;反坡梯田出现在坡度较陡,并且相邻坡向不同的地区。图中甲处,在10m长度内,陡坡落差5米,坡度较小,且有明显的陡缓之分,故选择C选项。

1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问题。

【解题思路】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根据图,反坡梯田的水会反向流动,能够有效的保水保土,故A项正确;B项,应该为修筑难度较大;C项,梯田整体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反坡梯田有一定坡度,更不适于机械化;D项,有一定坡度,水会定向流动,同样不利于灌溉施肥。


2013四川

图4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7~8题。

图4

7.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 鞍部

B. 山谷

C. 山脊

D. 山顶

8.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 156米

B. 178米

C. 220米

D. 255米

【答案】7.B   8.C

【命题立意】本组题考查学生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以及黄土高原上不同地形部位水分条件的差异。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黄土高原是一个过渡地区,从湿润半湿润向干旱半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森林应分布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较低,水分条件较好,故7题选B;接上题,阴影部分为山谷,图中最高与最低处之间间隔了7条等高线,运用(n+1)d﹥H﹥(n-1)d计算可知高差应在180-240之间,故选C。


2012天津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3题。

2

2.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

A.水产品养殖

B.棉花种植

C.林产品加工

D.水力发电

2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知识。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纬度较高,根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丘陵广布,平地较少,不适合发展耕作业;河流落差不大,不适合发展水力发电;据图例可知该地林地众多, 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因此适宜发展林产品加工业。

3.在图中所示的区域,a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沿线(    )

A.山体坡度大

B.地表崎岖不平

C.河水流速快

D.泥沙淤积严重

3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该道路位于河流以西的部分,西侧为山地,ab路段经过地区,等高线密集,山体坡度大,且存在一个较大的山谷,该山谷在强降水条件下易诱发泥石流和洪水灾害,A项正确;地表崎岖不平使交通不便,但是并不会诱发自然灾害,B项错误;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河流河道落差较小,河水流速较慢,不易对公路造成破坏,C项错误;河道中心有沙洲,说明泥沙淤积严重,但西段公路距河岸较远,不易受到洪水威胁,D项错误。


2012上海

(七)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14. 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

以丘陵、平原为主   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以平原、盆地为主   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5. 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

A. 山脊、山谷

B. 山脊、山脊

C. 山谷、山脊

D. 山谷、山谷


2011江苏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图3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8.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有关知识。

第7题,从图中纬度可以确定图示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结合等高线的分布,确定①附近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②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④地坡度最大;④地在瀑布的上游,不是观赏的最佳位置,观赏瀑布仰视效果最好。 因此A、B、D可以排除。从纬度位置看,③地可能有茶园。

第8题,从图中考察线路看,居民点的海拔在100~200米之间,最高点在500~600米之间,所以高差范围是300~500米(不包括500米)。

【答案】CA


2011浙江

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谷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乙、戊

【解析】

第3题,溪谷的蒸发量、台风的降雨量、溪流的流速是不能用肉眼观测出来的,只能通过溪谷坡度的变化,堆积物粒径的大小,粗略地估计台风降雨量的大小,溪流流速的快慢。溪谷的坡度和堆积物粒径的大小可通过肉眼的观测得知。

第4题,学生观测的地点是位于溪谷处,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凸出方向可以判断,甲、丙两处是溪谷。

【答案】D.B

2010江苏

图6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9~I0题。

9.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

A.KLOP线

B.KMOP线

C.KMNQ线

D.KRQ线

10.拟在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

A.KRQFF线

B.KMNQPT线

C.KLOPT线

D.KST线

答案:9B  10D

解析:等高线判读是等值线中最经常考的知识点。

第9题,分水(脊)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往往是山脉或高低,从微地貌来说又是以山脊。

第10题,按照“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的要求选择等高线分布比较系数的线路。


2010海南

21.读图7,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10分)

特点:终年温和,(2分) 年温差很小 (2分),昼夜温差大 (2分)

形成原因:地处赤道附近   (2分),海拔高(接近3000米)(2分)
解析:

考查区域等高线地图气温特点和成因判读.考虑到基多位于赤道高山(海拔接近3000米)位置,赤道地区海平面常年高温(大于25°以上),考虑到山地气温递减(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6°),基多大约常年温度在17°(25°-18°)左右,气温应该"终年温和",年温差较小,但由于山地影响昼夜温差较大(昼夜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大).


2010浙江

4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7~8题。

7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

A.甲、乙;

B.乙、甲;

C.甲、乙;

D.乙、甲;

解析:主要对地形剖面与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考查。读剖面图分析高低起伏,读懂等高线地形图,判清河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特征。水库建设在“口小肚大”的区域,同时适当考虑河流等因素。答案选C.

8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

A③④

B④⑤

C⑤⑥

D③⑥

解析:本小题涉及丘陵山区特色农业、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等知识;温室大棚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农民增收角度来命题的,大棚要建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地方,且气候条件不是特别好的山地上,种植反季节蔬菜,满足市场需求。污水处理厂建在聚落河流的下游。答案选D.


本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图片、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图片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小编删除。 


温馨提示:本文已发表在财营网cyedu.org,财营网免费为全国各大中小学老师上传提供学生们学习。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is tinted...句型分析 财营网老师,您好麻烦您看看分析看一下:Her face is tinted a shade of metallic gold that shines as if gilded. 1)定语从句that shines as if gilded中包含了as if glided = as if + adj - 这里怎么分析理解呢?为... 意字开头的成语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