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历史答疑高考历史到底在考什么? cyedu.org

高考历史到底在考什么? cyedu.org

更新:2025-01-29 22:55:38编辑:admin归类:历史答疑人气:218

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 一共有全国新课标(河南、云南、山西、新疆)、全国甲卷(四川、西藏、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河北、重庆、海南、黑吉辽、安徽、江西、甘肃、广西、贵州,计算下来一共21套高考历史试卷。而且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行,高考历史自主命题的省份还会增加,高考历史试卷还会增加。那么,高考历史到底在考什么呢?


本人任教高三至今5届,经历了全国新课标1卷,也正在经历自2021年的湖南省自主命题。但是,高考历史到底在考什么呢?至今也没有搞清楚。随着,今年高考历史考完,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尝试进行一下个人的粗浅理解,以下内容纯属个人在有限的认知下的个人揣测,难免漏洞百出、错误不断,望大家批评指正。

这个暑假,为什么劝你一定要去趟博物馆?

高考之后,才逐渐了解真是的社会


一、高考历史是无方向的。


今年湖南高考历史考试出来,很多考生吐槽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论述题就有3道:(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所以,在今年高考备考时,都在练习论述和小议论文题,而且有的学生拼命练习选择题的速度,怕答主观题的时间不够。当时,我也认为2023年高考历史尽管改革力度比较大,但是是朝着很好的方向发展,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并认为“让历史学科真正回到了历史,历史试题具有历史味,对中学历史教学具备良好的导向作用。”并认为,也许自2021年开始自主命题的湖南高考历史试卷,终于形成了稳定的湖南卷风格和特色,暗暗叫好。在2024届高三复习中,对论述题、评析题、小议论题多加练习。而且,还认真准备了高考历史最后一课,除了对做题方法进行强调外,还尝试压题,题目选择的都是评析题的相关新的试题形式。


不知道,是否是2023年湖南省高考历史试题的改革创新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今年高考历史,仅有一道“以人、书、时代”为主题的小议论文题目,考生考后大呼上当,直呼湖南高考历史不靠谱,不按套路出牌。遗憾的是湖南高考历史自主命题到了第4年,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还在传统与创新中迷茫徘徊。我们经常引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刘芃说过:“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命制者对话”。很显然这句话在湖南高考历史行不通,因为试题命制者还没有搞清命题规则和足够了解中学历史现状。


二、高考历史是空泛的。


现如今高考都转变为素养立意,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有5个: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我们日常教学和考试都是在强调核心素养。但是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和考试中具体体现,似乎却无从下手。笔者查看了近3年的“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卷的权威评析。2024年:对接高中课程标准,落实素养考查目标高考历史试题始终坚持依标施考、以考促教,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文综新课标卷第27题考查史料实证,学生需在对宋金关系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辨析题目中的多种类型史料,选取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引导学生培养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实证能力;第29题以清末编练新军为背景,呈现新军军官的来源构成在地域、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需结合清末新政、新军、辛亥革命等相关知识作答,落实对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的考查。2023年:鲜明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新课标将学科核心素养凝练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意在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如文综新课标卷第24题通过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特征突出唯物史观,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文综甲卷第25题以两汉间湘江流域和江浙一带的人口增长差异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准确运用时空观念的能力。深化基础性考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2022年:试题通过对学科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深入考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讲透教材重点内容和练习题减量提质上,而不是提前结课备考、把教学重点放在解题技巧上。我们可以看出,近三年的全国卷,权威评析都认为高考历史体现了核心素养。

这个暑假,为什么劝你一定要去趟博物馆?

高考之后,才逐渐了解真是的社会

笔者找到2023年新课标文综卷第24题: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

 A. 公共墓地出现      B. 农业的产生      

 C. 贫富分化加剧      D. 文字的使用

如文综新课标卷第24题通过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特征突出唯物史观,考查学生对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所以选择C项。我想这样牵强附会到唯物史观似乎很难让人认同。这道题目既有时间和空间是否可以说体现时空观念呢?这道题作答又是对材料的理解是否可以说体现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呢?这道题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是否体现家国情怀呢?如果按照其他核心素养解释是否又可以选择其他选项呢?


三、高考历史是迷茫的。


随着高考改革不断深入,在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似乎选择题又落入了训诂和考据的怪圈,虽然我们总结了很多的做题方法比如:三审:审时空、抓关键、分析选项;六原则:化简原则、全面原则、主体一致原则、最近原则、过程反映趋势原则、绝对性原则。我们研究了很多高考真题,试图找到一些答题规律和技巧。我们刷了很多练习题,想要熟能生巧,提高做题的正确率。我们尝试背诵很多历史知识、看了很多遍的历史教材。但我们却无奈的发现选择题依旧靠运气,直到高考我们发现我们依旧没有形成提高选择题正确率的能力。我们绝望、我们迷茫、直到我们放弃。


历史试题似乎正向热恋中的小女生发脾气一样,让人越来越捉摸不透。相比较其他高考科目,似乎只有历史学科可以在浩瀚的史海中自由的翱翔甚至恣意妄为,不必考虑他的结果和逻辑。历史学科似乎正朝着训诂和考据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历史老师自嘲:全科只有历史老实讲题时是拿着答案才敢讲的。其他科的老师哪个不是意气风发,哪个不是挥斥方遒,老师看着我们痛心疾首。唯有历史课,历史老师讲课时,我们不会有那种羞愧感。当历史老师支支吾吾地看着答案,绕了大半天终于把答案圆出来的时候,我们投出来的都是理解的目光,老师,我们理解你。不知道有没有历史老师能讲一讲这个心路历程。


尤其是,高中要做大量的模拟试题,而且模拟试题出题人能力和精力有限,所以就出现大量粗制滥造的试题。有些题目根本就没有办法作答和解释。你发现你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规律在这些错误的试题面前根本就行不通,更没办法去按照参考答案编造出一个让学生和自己都信得过的解释。加工裁剪后简短的材料,站在不同的角度本来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我们必须只能和命题人看问题是一个角度。


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新高考改革后,大家以为历史学科的春天来了,甚至有人认为历史是人文学科之母的论断,但是现实是历史学科却成了后妈。以湖南2021年—2023年高考实际参考人数统计来看,2021年总计40.02万人,其中历史16.58万人、物理20.64万;2022年总计46.52万人,其中历史17.47万人、物理25.49万;2023年总计47.77万人,其中历史15.94万人、物理27.73万,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选择历史学科的人数越来越少,这其中当然有升学和就业等原因,但是历史高考试题的命制是否也有原因呢?

这个暑假,为什么劝你一定要去趟博物馆?

高考之后,才逐渐了解真是的社会




高考历史到底在考什么? cyedu.org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贵州高考315分历史类能上什么专科学校(2025好大学推荐) cyedu.org 史学入门|高中生历史学入门常识介绍 cyedu.org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