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历史答疑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中外思想解放

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中外思想解放

更新:2025-01-31 02:23:11编辑:admin归类:历史答疑人气:155

 独
   










2023年秋九上历史背诵秘笈(含填空版)

2023年七八九(上册)历史观点论述题

九上历史选择题题库100题(精品)

2023年九上历史识图题汇编30题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冲刺背诵秘笈(免费更新)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2023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1-10(九上九下综合)

2024年中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方法指导

九下历史选择题强化题库100题2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36大专题(原创系列)

2023年秋九上道法背诵秘笈+思维导图+填空版

2023-2024学年九上道法期末试卷10(1-4单元)

2023年九上道法主观题汇总48题

2024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课件+教案(含23单元专题)

2023年九上下综合道法期末试卷(1-10)

2023-2024学年九上道法期末试卷(1-10)

2023年九年级道法期末冲刺卷(1-10)

2023年九年级道法期末综合押题卷(1-10)

2023年九上道法主观题汇总48题

2023年九上道法选择题强化题库100题

九上道法选择题强化题库100题(2)

2023年秋九上道法背诵秘笈+思维导图+填空版




热点专练:中外思想解放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转型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打破了“个人崇拜”,第二次打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打破了“所有制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汇编(56题)

2.学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可以认识到(   )

A.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B.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D.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3.1977年,南京大学的年轻助教胡福明经过一个暑假的思索、查证和写作,将一篇文章投稿给《光明日报》,由此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这场讨论(    )

A.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彻底结束

C.肯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       

D.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24年中考历史终极冲刺背诵秘笈(免费更新)

4.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了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了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B.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2023年九年级历史期末试卷1-10(九上九下综合)

5.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包括(    )

①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③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④摧毁了封建道德的统治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年中考历史600个核心考点汇总

6.某班学生编写历史剧剧本,其中台词有:“我们要继续高举‘民主’和‘科学’这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开火,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更富有生气的思想解放潮流!”这部历史剧表现了(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九下历史选择题强化题库100题

7.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明太祖“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思想控制       

B.维护封建统治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解放

8.哲学家皮科在《论人的尊严》中提出了:“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被誉为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宣言”,书中提到人们应该关注现世而非来世,这一论述说明文艺复兴(    )

A.促进了欧洲文化艺术的繁荣       

B.有利于人的思想解放

C.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D.刺激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9.“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分析以上三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认识到(    )

A.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       

B.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10.“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材料中的“新鲜思想”(   )

A.根源于庄园经济       

B.继承了神权至上

C.促进了思想解放       

D.内涵包括民主、自由、平等等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中考历史热点专练:中外思想解放

(1)以材料一中这几个人物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中国古代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的风潮,这一风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影响?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横线上写出与之对应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B.“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材料二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为教育事业留下了怎样的“绝大的影响”?

材料三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4)材料三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精髓?

1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请你加入历史探究小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探究一:思想智慧】

材料一  中国历史进程之指示,中国文化理想之建立,具有最深影响最大贡献者,殆无人堪与孔子相比伦。

——钱穆《孔子传·序言》

(1)结合所学,给孔子制作一张名片。

姓名:孔子

时代:    

身份:         

主要贡献: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诸子百家熠熠生:辉”是指什么样的思想解放局面?

【探究二:科技之光】

材料三

(3)图一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进步有何作用?范晔的《后汉书》认为它最早是东汉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你是否同意范晔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图二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探究三:艺术之美】

材料四

(5)写出图三、图四作品的名称,图三所示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怎样的美誉?

【探究四:传承之任】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6)据材料五,归纳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3.以大历史观观之,人类每一次伟大觉醒都伴随人类社会伟大革命,人类社会每一次伟大革命都会推动人类社会实现伟大进步。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就汇聚成为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接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民族意识朦胧觉醒】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惨败,惊醒了林则徐、魏源等爱国知识分子,他们首先“睁眼看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变革,拉开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帷幕,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醒来

——摘自王亮《近代“民族觉醒”视域下的“家国情怀”》

【民族意识初步觉醒】

材料二      

A.组在上海,梁启超任《时务报》主编;在天津,严复等主持《国闻报》,影响较大。

B.组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创办《民报》。

C.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成为主要撰稿人。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民族意识觉醒升华】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实际教训中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直接原因……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许多原来有着不同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思考,通过不同的途径,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所占的地位实在太重要了。以往,中国对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次反抗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使多少爱国志士为此抱恨终天。这次抗战却完全不同了。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由于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民族意识伟大觉醒】

材料五  从遭受民族耻辱的那一天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与探索现代化道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中华民族的现代觉醒归根到底是实现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在建党百年再出发之际,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为底蕴,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发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摘自齐卫平《中国式现代化创举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受魏源思想的影响,此后出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展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地位是怎样的?

(2)请从材料二的B、C组材料中任选一组,结合所学分析,促使他们“思想觉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简述其所开展的活动在思想层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民族意识觉醒升华”指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华民族的“又一次伟大觉醒”指的是什么?


15.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个凡是”的公开提出,引发了全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绝不是一般哲学问题的争论,而是在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这场讨论的意义和作用是伟大而深远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南方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指出讲话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怎样的方向?

16.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教育方针讲,它培养的不再是为求取功名走读书做官之路的封建士子,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知识的近代人才。如福州船政学堂先后培养出628名航海、造船、蒸汽机制造方面的管理、驾驶及工程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造船业和创建近代海军作出重大贡献。

——摘编自孙春芝《略论洋务运动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材料二  在戊戌变法前,社会舆论普遮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其实就是当时中国教育的失误。因此,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以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培养新型的资产阶级人才,以达到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挽救民族危机的目的。

——摘编自冯君《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材料三  北大将当时中国思想最新、最开放的新型知识分子吸引进来,……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氛围与新文学前驱群体的形成,则更有利于新文学前驱在北大实践教育理想,推进思想解放。

——摘编自覃文珍《新教育与新文学的相互推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出它所体现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指出维新派推行教育改革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型知识分子在北大教育实践的积极影响。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17.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爱国行为不仅表现在反侵略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上,而且表现在对中国出路的艰辛探索上。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坚定正直的人。林则徐查封了2万箱价值600万美元的鸦片,并当众予以销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我们)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定要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材料三  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3)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这场运动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口号反映的重要事件。指出材料四中最能反映这一事件的性质的口号。

18.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之变】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四个时段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段简述其发展情况。

【政治之变】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

——摘编自康有为《救亡决论》

孙中山说,欲教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所选择的道路有何不同。

【思想之变】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位先生,可以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摘自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摘自《论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文化运动前后宣传的思想内容有何变化。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社会生活之变】

材料四

图一 发型变化

图二 礼仪变化

图三 《申报》

图四 早期火车头

(4)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分析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有哪些变化?并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产生一系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9.某班同学围绕“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根据他们收集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842年,魏源完成林则徐的嘱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魏源在该书序言中写道“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经过甲午战败,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变法”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速传播,并且很快形成一股新的社会思潮,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这股新的社会思潮的倡导者,以新的姿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向着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守旧的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摘编自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材料三  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两个阶段的分水岭。第一阶段,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新青年》中“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整理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海国图志》的特点及其编著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的社会思潮”所批判的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共同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1919年前后近代中国主流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①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④

(1)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中的经典名篇,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一中的经典名句选自先秦典籍,请将①②③④处的人物名称补充完整。

材料二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百家争鸣的影响。

(3)综上所述,你认为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之间有什么关系?

21.思想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5世纪,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发展,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了……它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还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为17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典文化”是什么?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影响。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因此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摘编自纪录片《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摘编自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的职业理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为实现他的理想而奋斗的史实。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启蒙运动的影响远远超出欧洲,波及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材料二  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随后在对西方的兴趣仍在持续的时候,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却出现了分歧。一部分对巴黎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反对的对象。19世纪,欧洲、美洲许多国家成功践行了启蒙思想,试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中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马克思能够成功创立该科学理论体系的个人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征服……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材料二  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了两次思想解放的进步潮流,并且影响深远。

材料三    

航海家

时间

迪亚士

1487~1488

哥伦布

1492~1504

达·伽马

1497~1498

麦哲伦船队

1519~152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地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在农村的表现是什么?

(2)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分别是什么?其发源地或中心在哪里?

(3)思想运动推动政治运动的进步和发展,各举一例说明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下的政治运动。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谁?他航行的目的是什么?

(5)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缺陷及启蒙运动的主张。

材料二:(它)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2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诞生的标志和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25.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其中一个人在黄河边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个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一个人在爱琴海边思考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的问题。

——摘自余秋雨《千年一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提到的东西方文明古国?并写出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的“在爱琴海边思考”的西方思想先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一时期,人们取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

——(瑞士学者)布克哈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共同的纱幕”指的什么?分析哪一运动的兴起使得“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该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由于受到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他们从自然法则出发,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思想及其与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材料四: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摘自《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理论”诞生的际志,并分析应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一点即可)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的理解。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长达三个多世纪的运动催生出众多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他们以诗作、画作、剧作等来宣扬人性,其强大的冲击力使欧洲的封建教会、封建制度不能在思想和行为上钳制广大民众,为欧洲迈入“新时期”奠定基础。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  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关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并列举一位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文化巨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运动“为欧洲迈进‘新时期’奠定基础”的理解。

(2)依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有何关系。材料二中,“在英国十三块殖民地爆发了一场革命”是为了完成什么历史任务?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    

27.某班布置“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主题展板,并围绕该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

作品篇

A.《共产党宣言》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拿破仑法典》

D.《神曲》

人物篇

思想篇

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事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






(1)按照示例,将“作品篇”中的书目进行归类,放入相应板块。

板块一“文学名著”——            板块二“法律著作”——

板块三“科技巨著”——            板块四“思想典籍”——

(2)请你从“人物篇”中任选一位人物,说明他能够入选展板的理由。(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

(3)在“思想篇”中任选一个历史事件,说明“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28.历史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切进步和发展都必须从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抵在初期,它(文艺复兴)的倾向是偏于复古的;后来到了盛极将衰的时期,却又见老树根上,到处产生新芽儿了。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由于受到17世纪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他们从自然法则出发,强调人的自然权利。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1)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老树根”和“新芽儿”的具体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深信“自然法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启蒙思想影响下,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美、法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后,分别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来巩固政权?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回答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及其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成果。综上,请谈谈思想解放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29.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次的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源泉,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到17世纪,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以一种新的和有成果的方式被重新发现了,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飙急进时代》

材料三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此后,这一理论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为自己壮胆的理由。

(2)材料二所述事件“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请举两例予以说明。(列举人物及其贡献即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请列举史实,说明这一理论“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

30.在世界近现代史中,资本主义经历了萌芽、确立、扩展、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其范围也由大西洋沿岸扩展到整个世界范围。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对人类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三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四  拿破仑撼动了欧洲各国的旧制度,并将近现代欧洲各国的新秩序的各项原则推广到了欧洲其他地区,大大加快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材料五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六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编自《大国崛起》

【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材料七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特点和作用。

(2)依据材料二写出制约中世纪文化发展的“枷锁”。结合所学指出“运动”高举的“旗帜”。

(3)结合所学回答,英国通过“革命”确立了怎样的“近代宪政体制”?依据材料三概括该“近代宪政体制”有何作用?

(4)根据材料四概括拿破仑对近代欧洲发展有哪些影响?并写出拿破仑颁布的法律文献。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回答19世纪中期使“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冲突”的根本原因及美国解决此“冲突”的重大事件。

(6)根据材料六指出当时日本的社会现状。日本为了“弃旧图新、迎头赶上”而进行了哪一重大行动?并依据材料概括其影响。

(7)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伤筋动骨”大手术的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写出“新政”的作用。(一点即可)。

(8)综合上述材料,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我们能汲取到哪些启示?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的工资翻了一番,住的是舒透的新房,土地、道路和其他环境都有了今人满意的快速提高”工厂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国百里苹木不生。工人居住在肮胜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热病蔓廷,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融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

(1)客观叙述和分析历史,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的素养要求,材料一中图片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见证,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客观叙述和分析。

(2)根据材料二,请分别概述两人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32.某校的九年级学生开展“方寸之间见证历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阅读他们布展的邮票资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展板一邮票中的世界名作

世界名作1

世界名作2

世界名作3

《神曲》

1965年梵蒂冈城国发行

                  

《蒙娜丽莎》

1993年圭亚那合作共和国发行

                  

《哈姆雷特》

1989年塞拉利昂共和国发行

材料二  展板二邮票中的世界名人

(1)任务一任选展板一中的一组邮票,撰写一段该组邮票简介。(要求:包含名作的作者姓名、主要内容、重要影响、精神内涵中的任意三个即可)

(2)任务二任选展板二中的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世界名人,自拟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三、论述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任务。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演绎过一幕幕“解放”的宏大场景,如“生产解放”“思想解放”“民族解放”“制度解放”,它们都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两则及以上相关史实,确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社会发展动力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并不是由单一动力元素构成的。生产力、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社会革命和思想解放等因素都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摘编自吕妍《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研究》

概括材料的核心观点。围绕材料中的五个因素,从世界史(此处,不包括中国史)中寻找能说明这些因素的史实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不少于200字)


 


加微信获完整版18205613175(非赠品)


 



2023年秋九上历史背诵秘笈(含填空版)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加微信获完整版18205613175(非赠品)


2023年九上历史第一次月考题库(选择题)






2024年中考历史观点论述题分类汇总(免费更新)


2024年中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加微信获完整版18205613175(非赠品)

九年级历史上册探究题押题汇总






八年级历史上册探究题押题汇总




七年级历史上册探究题押题汇总






2024年中考道法时政热点:文化自信—第19届杭州亚运会






2023年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一次月考精品题库








2022年八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2022年七下历史期末冲刺背诵秘笈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初中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95条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知识点提纲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