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cyedu.org
中
考
历
史
要知道明年你们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拔性考试——中考,所以,这一年的时间都是很宝贵了。不想落后他人,预习复习工作都得做到位。今天,王老师和大家分享的是2024中考历史复习 |【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
2024中考复习 |初中历史
中国近代史重要事件影响及意义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每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洋务运动的评价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戊戌变法的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辛亥革命的意义
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革命最大的功绩);
③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积极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激发了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消极作用:
新文化运动对于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片面认识。
6、五四运动的意义
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中共成立的意义
①中共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8、北伐战争的意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革命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9、南昌起义的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建军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0、遵义会议的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西安事变的解决,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3、平型关大捷
这时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4、台儿庄战役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15、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6、中共七大的作用
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7、挺进大别山的作用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作用:威胁蒋介石在全国的统治中心南京及武汉。
18、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解放东北全境。
19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20、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1、三大战役的意义
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2、解放南京的意义
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2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国内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世界意义: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4、土地改革的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5、一五计划的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6、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作用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中共八大的作用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2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29、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0、邓小平为改革开放作出的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南巡”讲话:提出要抓住时机,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
33、“一国两制”的意义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和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创了香港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成功的范例,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及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35、两岸频繁交往的影响
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利于国家统一。
3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
①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②指导中国处理外交关系,促进国际局势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③标志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8、“求同存异”方针的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形成了万隆精神。
39、万隆会议意义
“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谊。
①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②形成万隆精神。
40、中美建交的意义
①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出现于中国建交的热潮,外交工作出现新的局面;
③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④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41、中美关系正常化意义
①利于打破外交僵局,推动建交热潮;
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③改善中国的国际处境,提高国际地位,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4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
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②带动了建交,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43、APEC会议的成果
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面向新世纪的亚太经合组织政策框架等问题,通过《上海共识》,会议结束时江泽民宣读《领导人宣言》。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4、社会保障制度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45、社会保障改革的目的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46、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完善并保证了社会成员的生活,维护了社会政治的稳定,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