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 | 2021年新高考I卷历史试题(文字版) cyedu.org
2021年新高考I卷历史试题(文字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
表1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 | 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 |
《周颂》 | 西周初年 | 颂天 |
《大雅》 | 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 | 疑天 |
《小雅》 |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 | 骂天 |
《国风》 | 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 | 不理天 |
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
2. 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
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
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
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
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3. 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高低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
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
B.皇权与世族势力互相依赖
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
4、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额度更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5.宋孝宗时绍兴府赈灾,有人户状告“检放秋苗不尽不实”。朱熹受命调查后发现确实存在不实,但是当时田土大多已经种麦,没有稻根可据以核查受灾面积。这反映了
A.绍兴府行政效率低下
B.理学强调实事求是的精神
C.宋代赈灾方式不合理
D.绍兴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6.图1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A.显示宫廷画的神韵意趣
B.透露清代军事训练松弛
C.体现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D.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
7.据表2可知,当时中国
表2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1867年 | 1894年 |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数量 | 货值(海关两) | |
铁 | 113,441(担) | 264,503 | 1,185,411(担) | 2,467,590 |
锡 | 33,502(担) | 582,146 | 97,008(担) | 2,046,897 |
火柴 | 79,263(箩) | 71,384 | 6,615,327(箩) | 1,638,931 |
煤 | 113,430(担) | 992,649 | 486,295(担) | 3,221.343 |
糖 | 186,176(担) | 754,609 | 1,823,890(担) | 9,507,153 |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
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8.20世纪初,武汉三镇“占长江沿岸最枢要之地,商况之股盛,亦冠于沿岸之诸港”,汉口更是“舟楫之辐,货物之聚散,其盛不亚于上海,其余则尚未能比类也”。武汉的这一状况
A.表明其航运发展水平超过上海
B.说明商业贸易中心向腹地转移
C.为长江沿岸工业重新布局奠定基础
D.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创造条件
9.1919年11月,有人指出当时全国新出版物中普遍有“一个‘?’疑问符”、“这个‘疑’字不但把我国固有的思想信仰动了,而且把‘舶来品’的思想信仰也摇动起来”。思想界这一状况
A.是基于对五四运动的反思
B.促进了新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反映中西文化矛盾的激化
D.表明使用新式标点成为时尚
10.图2、图3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
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
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
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11.表3所列活动
表3
时间 | 活动名 |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
1956年8月 |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
1957年1月 |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 |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
1957年12月 |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顿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12.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A.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13.伏尔泰提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值得重视”的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和路易十四时代,并将路易十四时代作为最辉煌灿烂的黄金时代大加赞颂。伏尔泰的观点
A.体现历史进步的信念
B.肯定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威
C.强调历史的延续不断
D.反映启蒙运动天赋人权思想
14.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15.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
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
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
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
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6.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谁改动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想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以上材料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变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9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到要求。(15分)
表4 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 贸易指数 (以1913年为100) | 贸易总额 (单在:10亿法郎) |
1870 | 24 | 45.5 |
1880 | 36 | 68.8 |
1890 | 49 | 94.2 |
1900 | 68 | 118.2 |
1910 | 85 | 162.4 |
1913 | 100 | 192.4 |
——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
图4 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以1900年为100)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9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1)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4分)
21.[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摘编自张倩红、宋静静《“六日战争”对以色到社会的彩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六日战争”的影响。(6分)
22.[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表5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性名 | 出生年份 | 籍贯 | 备注 |
何叔衡 | 1876 | 湖南 |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
董必武 | 1886 | 湖北 |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
李达 | 1890 | 湖南 | 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
李汉俊 | 1890 | 湖北 | 曾留学日本 |
毛泽东 | 1893 | 湖南 | 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
包惠僧 | 1894 | 湖北 | 记者,北京大学肆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
陈潭秋 | 1896 | 湖北 |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
王尽美 | 1898 | 山东 |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邓恩铭 | 1901 | 贵州 |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刘仁静 | 1902 | 湖北 | 北京大学学生 |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6分)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