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历地政课堂地理答疑2017高考地理全国1卷解析 cyedu.org

2017高考地理全国1卷解析 cyedu.org

更新:2025-02-03 17:59:34编辑:admin归类:地理答疑人气:34

2017高考地理全国1卷解析

李丛丛: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大家解读2017年全国地理课标一卷的解读,今年地理试卷出来之后,被很多同学吐槽,太难了,第一时间拿到这张试卷,做了主体解析,主要用三个字概括。第一个是稳,第二个是新,第三个是真。首先来看第一个稳,包括两个维度,说的是试题难度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第二是能力要求比较稳定。从选择题来看,选择题今年的素材选题,还有就是梯度设计、设问方式都是非常灵活的。今年选择题一共分成了四组,四组题当中利用有限的信息考察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于学生们的思维缜密性、灵活性,以及逻辑性的考察,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印证。

从综合题来说,今年应该是弱化了距离部分,紧扣学科内容,简单的图文形式,考察地理内容,揭示其中的地理内涵。总体来说今年的试卷与2016年相比,整体来说试题的难度应该是维持比较稳定的状态。

第二个是新,主要是从第一个说的是素材应该是给的比较新,从第一组题里面给出来的绿色隔离带,第二组材料给的双层覆膜,第三组材料给出来的内容是剑麻,最后一组给出来的单峰曲线图,对于学生们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考察。

第三个新,指的就是设问方式比较新,之前在2015、2014年,乃至再往前对于开放类的试题考察比较多,2016年开始对于开放类试题有了弱化。2017年把开放类的试题已经真正取消了,这是说到的第二个新。

第三个新,主要是知识模块展现出来的是比较新的,知识模块呈现出来的方式,选修的三选一变成了二选一。

第三说到真,主要指答案做的应该是更加贴近地气,大题当中真正出现了整个一组题全部都是自然地理部分,所以学生们可发挥的余地应该更少。这是整体试卷的一个状况。

题目: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转轮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C.款式新D.质量优

下面带大家看一下,四组题目当中涉及两组自然地理和两组人文地理部分。第四题考察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什么,做题通读材料,德国的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以及合作者设计了转轮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技术,1930年,已经呈现了六家大型的印刷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关键信息出现在第二行里面,造纸、油墨和纸版先后在海德堡集聚,这道题考察工业集聚内容,应该非常了解工业集聚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应该在平时授课当中,老师都会重点强调,比如工业集聚之后,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协作,能够降低运费,扩大生产规模,降低能耗等等。

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的是什么?通过刚才的背诵的工业集聚的意义,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信息交流、技术协作,还可以促进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等等,正确答案应该是A选项,很多学生对于市场营销成本不是特别理解,市场营销应该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应该是推广成本,第二个是推销成本,第三个是仓储成本,第四个是运输成本。设备成本是学生们容易误选的,设备成本指单体设备购置过程当中出现的费用,这道题根据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A选项为正确答案。

下面来看第五题,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什么?产业集聚挑剔的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综合刺激导致技术革新,所以技术革新是关键词,通读材料,D选项是正确答案。最容易误宣的是C选项,款式比较新,款式是比较低层面的东西,不是通过技术然后改良出来的一个内容。

题目: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B. ②C. ③D. 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

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来看第二组题,给出一幅示意图,通过示意图给出了一个比较新的材料,是双层覆膜技术,应该是在哪里出现的呢?当地比较寒冷,保证葡萄植株越冬出现的技术,通读材料之后,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哪个,说的是膜内变化,然后说的是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日变化,还有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给了两个信息,一个是平均气温日变化,还有一个是膜内平均气温的日变化,所以说通过通读材料,膜内的气温值应该是更高一些。看下一个关键词,就是枯雪年和丰雪年什么区别,雪应该覆盖在膜之上,雪应该对膜内气温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根据材料,根据题干,能够得出膜内气温均温应该是更高的,而且有雪覆盖的,气温应该相对于没有雪覆盖的气温更高一些。这是第九题。

第十题该地寒冷期,四个选项,第一个最低气温高于-16摄氏度,考的是最低气温高于16度,但是材料里面给出来的是均温,这是非常容易误选的选项,最低温不等于均温,很容易排除A。B选项是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比较大。大家一定要知道气温日变化跟膜内气温日变化,哪个更明显呢?根据图片可以得出来,气温日变化应该是丰雪期、枯雪期同步变化的,所以排除掉B。C选项膜内气温日变化因素因积雪状况差异比较大,这个应该是正确的,因为有积雪覆盖情况下,最低温时,雪其实可以起到保温作用,但是白天雪其实可以起到反射作用,C选项应该为正确答案。D是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通过示意图可以显示出来,可以排除掉。

本组题最后一问,让你推测该地最有可能出现的省份是哪个?可以根据图得到,均温接近零下16摄氏度,整体气温非常低,应该选出气温较低的省份,应该排除掉的是B,河北省和山西省,剩下两个纬度较高的吉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题本身说到的是推测这个地区是哪里,根据大面积种植葡萄保证葡萄植株越冬,推测应该是在新疆大面积种植葡萄,吉林应该是不太适合葡萄种植。所以第11题正确答案应该选择D。

这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组题目的考察。下面带大家看一下今年问答题的部分。今年两组问答题,第一组考察的是关于剑麻的知识,第二组考察的内容是关于垂直地干性的内容,36题相对来说比较常规,37题难度比较大,因为整组题考察自然地理部分。

题目:

36.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10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看一下36题,通读设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根据气候条件和用途两个要素,然后来说明我国供需矛盾,我国的剑麻纤维产需矛盾。气候条件对应的产需矛盾是产还是需,很显然对应的应该是产,用途对应的应该是需,所以再通过这个题干把二者之间联系搭建好,气候条件来找它的产量应该是较小,通过它的用途,用途比较广,推出它的需求应该是比较大的,这是通过它的设问,应该联想到内容,下面再反推材料,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比较强,耐海水腐蚀,做很多内容的上乘材料,剑麻应该是热带经济作物,通过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以得到我国陆地大部分处在北纬20度以北,热带地区范围位于23.5度之间,中国能够产剑麻的地方非常有限,大部分在20度至回归线之间,通过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通过我国的地理位置,很明显把题的答案给出来。气候条件,因为剑麻生长的是热带地区,我国热带地区范围比较狭小,加之我国处在热带地区里面纬度相对较高的部分,不是集中在赤道地区,我国生产剑麻品质相对比较差。用途也是通过材料里的上乘材料,能够得出我国对于剑麻的需求应该是比较多的。第一道题需要注意的点,一共是这么几个,第一个说到的就是通过材料能够得到气候条件以及用途广,第二能够通过我国的地理位置,得到我国热带地区范围,还有需求比较大。第一题就结束了。

一起看一下第二题,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在吉洛萨附近,建设剑麻农场的气候条件,这是一道对比题,考试当中密切容易出现的一种题形,依图指出,如果想做到分值比较高,通读图例,从上到下依次往下理,能够得到关键信息,能够看到图里出现首都,第二个能够看到铁路,第三个能够看到的关于河流,整个第二题所有答案都是可以通过图例得出来的。

第二题在整组题当中难度系数应该是最低的,这是考察学生们读图的能力,真正体现区域地理的一道题,今年的整套试卷当中,对于区域地理考察非常少。

看一下第三题,说明剑麻收割之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这道题需要看的是及时加工,及时两个字成为这道题的题眼,一起来思考,剑麻是生长在热带地区的一种作物,热带地区的作物为什么要及时加工,所以这个应该是想到热带地区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地区的最典型特点应该是气温应该是较高的,所以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之下,剑麻应该是比较容易腐烂,剑麻腐烂之后,影响到它的加工、品质,影响到它的纤维品质,第三题根据材料的第一行,热带地区,也是非常容易得出这个答案。通读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一共三道题,三道题当中其实材料已经真正给出来了当中很多点,提醒在读高一、高二的同学,材料和图的信息,在答题的过程当中应该是非常有用的。

第四题简述当地中国公司建设剑麻农场当中获得的利益有哪些,通读材料,材料第二行,种植了一千多亩,雇佣当地临时工超过一千人,通过雇佣两个字可以得到的信息,对于当地的影响,雇佣对于当地的影响,就是提供就业,提供就业之后能够带来什么样影响,能够增加当地的税收,2020年可以达到这么多公顷,年产剑麻可以达到一万吨,帮助当地修建了学校、卫生所等等,给出的答案暗示了答案的第三个点,促进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是最后答题的时候,孩子们一定要注意总结,总结对于答题来说非常有用,一般经济类的题,最后总结的时候,都是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这样也保证了答案的完整性以及连贯性。

这是第一题到第四题,纵观36题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材料对于答题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整个材料与设问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个其实也呼应了在2016年考题,茉莉花那道题,大部分答案也是隐藏在材料当中,包括在2015年大盐湖蠕虫,第一、第二问答案,都是隐藏在整个材料当中,所以在课标一卷当中重视材料、图文信息,对于解题获得高分还是非常有意义的,请高一、高二孩子们一定要注意材料和图文信息。

题目:

37.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的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说明判断依据。(6分)

  • 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 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下面看一下第37题,整套试卷最具有特点的一道题,整个把自然地理编成了一组问答题,通过四个小问,来考察深刻的地理内涵。这一道题应该是在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当中,认为难度最高的一道题。从头读一遍材料,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当中,植物多样性随着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第一个关键词就出来了,呈单峰变化规律,通过这句话看一下这个图,这个图当中,哪个叫做单峰变化规律呢?阴坡满足单峰变化规律。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海拔比较低的地方,种间竞争植物多样性比较低,海拔逐渐升高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职务多样性升高,刚才提到的那句话,应该解释在2000-2300海拔高度。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鞭打,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更高海拔地区,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在更高海拔地区,应该是生物多样性出现递减趋势,所以在这幅图当中,阴坡应该是满足了材料里面所描述的所有内容。

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段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特点,哪个遭到干扰,哪个就不满足单峰的变化规律,根据材料、设问能够得到阳坡,阳坡不满足单峰变化规律,哪一段更明显部位,根据材料通读一遍,苔原带下部,海拔较低的部分,其实物种种类应该是较少的,但是这个部分出现的应该是较高的,2300米以下部分,受干扰强度应该是最大的,这道题应该是重点考察了孩子们对于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以及对图的一个理解能力。

第二道题,说的是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重点词是没有遭受干扰时,阴坡、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差异,说明其判断依据是什么。关键词是未受干扰,一定要清楚,刚才结合第一道题,考的是干扰最大的应该是在阳坡,然后是在2000-2300米干扰最大,这道题考察的是未受干扰。所以苔原植物多样性的差异,阴阳坡谁最多?首先来观察的应该是海拔更高的,因为海拔更高的部分应该是没有遭受干扰的,通过整体趋势来看,应该是阳坡物种应该更少,阴坡的物种应该是更丰富一些。如何得到的呢?凭什么这样说呢?再看材料,材料里面给了一个词语“单峰变化”,如果要是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阴坡和阳坡其实都应该有一个峰值的。所以推测阴坡的峰值出现在2300,阳坡峰值也应该在海拔2300米出现,峰值应该是该地区物种最丰富的,所以值应该最高的,最高点出现在这个地方,整个2000-2300未受干扰情况下,我们认为应该比阴坡更低一些的。

第二道题,最难的一道题,最不好写的是推测依据,学生们不太容易答出来的。

一起看一下第三题,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及湿度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这道题考察的内容一共是两个大问,第一个大问是考察的特点,第二个大问题考察的应该是产生的原因,在特点这其中包括了两个小问,一个是对于温度,第二个考察的应该是湿度,苔原带阳坡的温度,阳坡应该是接受更多的太阳辐射,在太阳辐射的照射之下,地表温度应该是更高的。下一个是湿度,湿度的影响因素应该是跟气温有着直接关系的,因为气温越高,然后蒸发量应该是越大的,蒸发越大,空气的湿度应该更低一些,这个应该是它产生的原因,但是大家一定还要注意到另外一个点,考虑到雪的覆盖。大家一定要想阴坡和阳坡相比,谁的雪融化应该是更多呢?应该是阳坡,阳坡的雪应该是融化最早,阴坡融雪期应该是更长的,阳坡湿度应该更低一些。

第三题是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

第四题说明从2300-2600米,考的海拔较高这一段,阴坡阳坡植被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是什么?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应该是越来越趋同,主要原因是什么?再看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必须存在干扰,然后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织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是植物多样性差别显著。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大家要注意,山体应该是锥形的,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应该是越来越小,阴、阳坡面积减小之后,整体水热交换应该是影响越来越多。所以在阴、阳坡随着面积减小,水热状况应该越来越趋同。答案出来了,主要是跟山体锥形导致的水热交换的影响。

这是两组自然地理和两组人文地理部分,今年这套试卷当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到,图出现的越来越少,今年选择题只有三个图,问答题只有两幅图,选择题当中并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关于区域的图,人文地理一改往常的一幅中国地理、一幅世界地理,只出现了一幅区域图,第二个图以示意图为主,今年的考题是以示意图来当家的,所以这个对于下一届高考来讲,对于备考同学来说,也是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的。对于学生们自然地理的规律,以及原理的掌握,搭建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这种能力,应该是逐步得到提升的。

今天的卷子说到这,下一个给大家提到的两个点,一个是搭建联系,第二个是紧扣大纲。什么叫做搭建联系,自然要素包括气地水土声,人口、城市、农业、交通是人文要素,他们之间不再以单独某一个题形、单独章节进行考察,考察的内容一定是自然与人文之间有哪些内在联系,比如自然要素之间的大气,对于水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有哪些影响,比如自然要素里面的大气,对于农业有哪些影响,这是未来在复习当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所以搭建联系一定是今后备考当中重点关注的一个大块。

第二是紧扣大纲,一定要了解大纲的要求有哪些,再带着大家回顾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今年高考当中给大家解读第一组选择题当中,充分体现出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因为好多答案都是隐藏在材料当中,不管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包括刚才带大家做的36题剑麻,很多答案都是在材料当中体现的,所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应该是着重提高的一个部分。

第二个说的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37题里面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充分有限的材料,通过有限的示意图,发掘其中的地理内涵,地理原理和要素以及地理之间的规律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个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规律。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规律,这个内容在37题里面其实也是有所展现的,描述类的试题在以往的高考试卷当中,出现的概率应该也是比较高的。

第四个说到的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这个应该是对于大纲来说,应该是对于学生们的一个最高要求。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在选择题当中第一组题里面,以及第三组选择题里面都有所展现,所以在大纲的要求作用之下,一定要认真备考。

今天讲的就这些。谢谢!

本篇由新东方在线、北京优能中学、北京优能1对1、东方优播联合解析。


温馨提示:本文已发表在财营网cyedu.org,财营网免费为全国各大中小学老师上传提供学生们学习。

财营网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授权事宜、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in ancient Greece可以表示时间吗 in ancient Greece意为在古希腊,通常来说表示地点,牛津和朗文词典对Greece的解释也只有国家我想知道,它也可以表示时间在古希腊时期吗?请哪位老师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associate 是什么意思 读音 用法 例句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 cyedu.org

猜你喜欢

更多
  • 暂无内容!